司法鉴定可以重新鉴定的情况有哪几种

法律答疑 2025-07-20 1
司法鉴定可以重新鉴定的情况有哪几种类型介绍:
  1. 精神病鉴定结果要求重新鉴定应符合那些条件?
  2. 司法鉴定中重新鉴定需要多久?
  3. 再次司法鉴定结果会不会变化?

精神病鉴定结果要求重新鉴定应符合那些条件?

重新鉴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是否准许当事人重新鉴定要十分慎重。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重新鉴定不是一种自由裁量的权力,而是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准许。

那么要具备的条件有哪些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一)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三)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四)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八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从这两条规定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是否准许当事人重新鉴定的申请,首先要看该项鉴定是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还是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

司法鉴定中重新鉴定需要多久?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第二十八条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自司法鉴定委托书生效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

鉴定事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或者鉴定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完成鉴定的时限可以延长,延长时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鉴定时限延长的,应当及时告知委托人。

司法鉴定机构与委托人对鉴定时限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在鉴定过程中补充或者重新提取鉴定材料所需的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

再次司法鉴定结果会不会变化?

司法鉴定结果可能会因为重新鉴定而发生变化。重新鉴定可能会根据新的证据、新的专家意见或者其他相关信息进行,因此可能会得出与之前结果不同的结论。无论是主张方还是反对方都可以申请重新鉴定。当然,重新鉴定的结论是否会变化,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新的证据的可信度和专家意见的权威性等。

1. 可能会变化。
2. 因为再次司法鉴定可能会有新的证据或者专家意见被提出,这些新的信息可能会对原先的鉴定结果产生影响,导致结果发生变化。
3. 再次司法鉴定的结果取决于新的证据和专家意见,如果这些新的信息能够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分析和评估,那么鉴定结果有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再次司法鉴定是为了确保司法公正和准确性的重要步骤,可以为案件提供更全面的审查和评判。

再次司法鉴定结果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司法鉴定是一项科学的、客观的评估工作,依据证据和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如果在第一次鉴定中存在错误、遗漏或者新的证据出现,再次鉴定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此外,不同的鉴定人员可能有不同的专业观点和技术方法,也可能导致结果的变化。因此,再次司法鉴定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一、司法鉴定结果与再次鉴定结果不一样的原因

由于检材的不同、鉴定方法的不同以及鉴定专家认识上的差异,重新鉴定结果往往会与第一次鉴定意见有所差别。

二、两次鉴定结果差异较大,申请再次鉴定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条规定,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一)鉴定人不具备相应资格的;

(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三)鉴定意见明显依据不足的;

(四)鉴定意见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存在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情形的,鉴定人已经收取的鉴定费用应当退还。拒不退还的,依照本规定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对鉴定意见的瑕疵,可以通过补正、补充鉴定或者补充质证、重新质证等方法解决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重新鉴定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