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对电子证据的规定(法律对电子证据的规定有哪些)

法律动态 2025-07-03 2
法律对电子证据的规定有哪些汇总:
  1. 电子邮件可以作为法律证据吗?
  2. 电子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能用做证据吗?

电子邮件可以作为法律证据吗?

  电子邮件可以作为法律证据。

  对于证据的分类,我国的三部诉讼法依据不同情形,分别作出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第五十条规定: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8月31日修正)第六十三条规定:

  “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4年11月1日修正)第三十三条规定:

  “证据包括:(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电子数据;(五)证人证言;(六)当事人的陈述;(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电子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能用做证据吗?

为推进和规范在线诉讼活动,最高人民法院17日发布《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规则》明确电子化材料的“视同原件”效力规则和审核规则,夯实在线审理机制基础。明确区块链存证的效力范围,完善证据真实性审查标准。电子材料是开展在线诉讼的基础要素。《规则》第十一条明确了电子材料的主要类型和提交方式。从表现形式上看,材料本身即是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如电子合同、网络购物表单、网络支付凭证等。如果存有上述电子数据的数据平台已对接人民法院诉讼平台,可以直接将电子数据导入诉讼平台。电子合同是以数据电文为载体的合同,与纸质合同具备同等的法律效力。《规则》第十二条明确指出:人民法院审核通过后的电子化材料,可以直接在诉讼中使用,但同时为确保电子化材料形式真实性,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提交的电子化材料,符合五大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符合原件、原物形式要求君子签作为易保全旗下国内专业的第三方区块链电子签约平台,是网信办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企业,区块链技术备受国家认可。创新“区块链+司法+电子签约”,将区块链、电子签约和司法服务相结合,保障每一份电子合同数据都能成为司法可信的电子证据。君子签利用区块链、CA、时间戳、加密算法等技术保证数据上链前的真实可靠和上链时的证据链完整、准确、不可篡改且真实有效。上链后,通过联盟区块链“保全链开放平台”,把合同签署相关数据同步备案到公证处、仲裁委、法院、版权保护中心、司法鉴定所等机构的服务器上,还可实现在线公证、赋强公证、网络仲裁等相关的司法服务,有效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