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一审必须开庭吗
民事案件不服一审判决上诉后都会开庭吗?
不一定开庭审理,也有可能会书面审理。《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民事提审后必须开庭审理吗?
不必须开庭,需要区分情况而定。
提审是再审审理程序,中国民事诉讼制度里没有再审案件审理程序的专门规定,一般都是适用一审或者二审程序审理。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第三款规定:“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根据该规定,上级法院提审案件,应当按照二审程序审理,但该条并未规定提审后法院应否开庭审理问题。
《民事诉讼法解释》第四百零三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但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有特殊情况或者双方当事人已经通过其他方式充分表达意见,且书面同意不开庭审理的除外。”
根据该规定,按照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原则上应当开庭审理,但例外情况是,如存在特殊情况,或当事人已通过其他方式充分表达意见且书面同意不开庭审理的。
综上,民事案件再审提审后,原则上应当开庭审理,例外情形下可以不开庭。
民事诉讼在法庭开庭前,应有哪些必须走的法律程序?
打民事官司最耗时间的莫过于民事送达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原告起诉后,法院应当将起诉状副本分别送达给被告,同时还会依法向被告送达举证通知书、答辩通知书、应诉通知书、传票等法律文书。
司法实践当中,由于原告提供被告的住址经常出现文书被退回或者被告玩失联等导致法院无法送达上述法律文书,如果原被告没有约定诉讼文书送达地址,那么可能还需要公告送达法律文书。
目前对于已送达案件,法院在开庭前可能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因此多数案件会走民事调解程序。
对于案情较为复杂或者证据较多的案件,会走质证程序。法院可能会在庭前组织原被告对双方提交的证据进行质证,但是司法实践当中由于法院案件较多,一般很少会组织庭前质证,多数情况下通过一次开庭就将案件所有程序和问题处理完毕。
在答辩期内如果被告认为法院没有管辖权,可以向法院提管辖权异议申请书。在开庭前,如果当事人认为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可以向法院提出回避申请。
如果原告想查封、冻结被告的房产等财产的话,还需要走财产保全程序,原告需要向法院提交财产保全申请书、被告财产线索、保全费等,然后法院办理相关财产保全工作。
如果案件需要调查取证或者申请司法鉴定的,一般需要向法院提交相应的申请书,申请法院调查涉案的相关证据或者申请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涉案的相关事项进行司法鉴定。
感觉回答不错,请记得点个赞哦☺,如有法律问题可以点击关注并私信我。
关于民事案件一审必须开庭吗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