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中止的规定有哪些

法律答疑 2025-08-28 1
大家好,关于诉讼时效中止的规定有哪些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诉讼时效中止的规定有哪些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 起诉后又撤诉,会不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起诉后又撤诉,会不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起诉之后撤诉,诉讼时效会中断。


一,什么是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人民法院保护权利人民事权益的保护期间,也就是说在这期间权利人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行使权利,否则过了期限后法律不予保护,权利人即丧失了胜诉权。


二、诉讼时效如何中断?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诉讼时效一般是权利人提出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仲裁。所以,权利人起诉后即使最后撤诉也说明了权利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此时,诉讼时效发生中断,重新起算。


诉讼时效规定要求权利人要积极向义务人主张权利,如果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到时候诉讼时效一旦超时,即使再有理法律也不会支持。

众所周知,当事人起诉后诉讼时效即中断,那么起诉后又撤诉,诉讼时效是否属中断?答案是仍构成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从撤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即便起诉状副本已送达对方当事人,都不影响诉讼时效的中断。

法律依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五条,《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8〕11号第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四川高院请示长沙铁路天群实业公司贸易部与四川鑫达实业有限公司返还代收贷款一案如何适用法(民)复[1990]3号批复中“诉讼时效期间”问题的复函》[1999]民他字第12号。

根据民诉法及其解释的规定,提起诉讼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但是,对起诉后又撤诉的没有规定。不过,根据法理来讲,既然起诉会导致时效中断,则无论是否撤诉,只要我们提起过诉讼,诉讼时效自然中断。而且,撤诉往往是因为双方重新达成了协议,这样即便原先的起诉作废,根据后一协议,诉讼时效依然中断。因为法有明文规定,债权人提出要求或债务人同意旅行债务,均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

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

1.提起诉讼或仲裁。指权利人提起民事诉讼或仲裁,请求法院或仲裁庭保护其权利的行为。同时应注意,权利人起诉后又撤诉的应视为与请求相同的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包括民事诉讼法上的一切权利主张形式,如起诉、应诉,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申请支付令、申报破产债权、申请强制执行等,也包括依照其他法律规定的争议解决程序提出的权利主张,还包括权利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有关单位提出保护民事权利的请求等。

2.权利人主张权利。指权利人在诉讼程序外向义务人明确提出要求其履行义务的意思通知。这种意思通知,在方式上没限制(口头或书面等能达请求效果的各种方式),只要将催告之意思传达于相对人,并于事后能证明。包括权利人向债务保证人、债务人的代理人或者财产代管人提出催告。

3.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是指权利人的相对人表示知悉该权利人的权利存在的行为。同意履行义务的形式,无特别要求。关于义务人的同意应当注意以下四点:1)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的,应当认定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2)对于连带债权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对于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3)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应当认定对债权人的债权和债务人的摘取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4)债权转让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其中断。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其中断。诉讼时效中断适用于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以外的诉讼时效期间类型。

起诉后又撤诉不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起诉是当事人的单方意思表示,诉讼的客体是请求权,请求权是相对权,法院是居中裁判机关,单方意思表示未到达相对方不发生效力。民诉法规定“起诉后又撤诉的视为未起诉”。只有起诉后法院受理,並把起诉状送达相对人,才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诉讼时效中止的规定有哪些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