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诉讼的法律规定
什么叫共同诉讼?什么叫集体诉讼?二者有何区别?
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2人以上,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或者同样具体行政行为发生行政案件、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共同诉讼。
集体诉讼是指,多数成员彼此间具有共同利益,因人数过多致无法全体进行诉讼,得由其中一人或数人为全体利益起诉或应诉。
区别:
1.人数:集体诉讼人数通常要在5人以上。
2.前提不同:共同诉讼是行政案件或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案件,集体诉讼又称为集团诉讼,是因为人数过多而推选代表进行诉讼。
集体诉讼中有人起诉有人不起诉会一起受益吗?
1,当事人未参加集体诉讼的,在诉讼时效内单独提起诉讼的,适用集体诉讼时生效的判决、裁定。
2,《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五十四条 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向人民法院登记。
向人民法院登记的权利人可以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推选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与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对参加登记的全体权利人发生效力。
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提起诉讼的,适用该判决、裁定。
1,当事人未参加集体诉讼的,在诉讼时效内单独提起诉讼的,适用集体诉讼时生效的判决、裁定。
2,《民事诉讼法》规定: 第五十四条 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发出公告,说明案件情况和诉讼请求,通知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向人民法院登记。向人民法院登记的权利人可以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推选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与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商定代表人。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对参加登记的全体权利人发生效力。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提起诉讼的,适用该判决、裁定。什么是集体诉讼?
集体诉讼的渊源是英国衡平法院的“息诉状”,但其却最先在美国开花结果。
集体诉讼是指,多数成员彼此间具有共同利益,因人数过多致无法全体进行诉讼,得由其中一人或数人为全体利益起诉或应诉。
2020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国版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正式落地实施。
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2人以上,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或者同样具体行政行为发生行政案件、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共同诉讼。
集体诉讼是指,多数成员彼此间具有共同利益,因人数过多致无法全体进行诉讼,得由其中一人或数人为全体利益起诉或应诉。
区别
1、人数差别
集体诉讼人数通常要在5人以上。
共同诉讼是一方或双方为两人(含两人)以上。
2、前提不同
共同诉讼是行政案件或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案件。一方或双方为两人以上的当事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诉讼。只有当一方或双方为两人以上的当事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诉讼时,才能成为共同诉讼。
集体诉讼又称为集团诉讼,是因为人数过多而推选代表进行诉讼。多数成员彼此间具有共同利益,因人数过多致无法全体进行诉讼,得由其中一人或数人为全体利益起诉或应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