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如何处理

法律观点 2025-07-23 4
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如何处理呢介绍:
  1. 没有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现在无故被公司辞退,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没有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现在无故被公司辞退,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首先你需要确定你的工作期限是否在试用期内,是否超过一个月。

如果公司超过试用期辞退你,你需要准备下列证据: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包括工资条、银行对帐单、工资领取签字表等);

2、社保缴费证明;

3、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

4、公司辞退书面文件,离职手续;

5、“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6、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7、考勤记录;

8、其他劳动者的证言;

9、能够证明仲裁申请事项的其他证据材料。

  此外,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业务文件、介绍信,以及往来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等材料也可作为证据提供。

证据齐备可向公司所在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公司支付双倍工资。

法律连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未签劳动合同,公司需支付2倍工资。

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公司应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逾期未签订,从第二个月起公司需支付员工2倍工资。

2倍工资最长是11个月。

经济性裁员,支付经济补偿;违法辞退,支付赔偿金。

1.经济性裁员,公司需要支员工经济补偿。

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经济性裁员,公司按经济性裁员程序辞退员工属于正常解除劳动关系,公司只需要支员工经济补偿。

2.违法辞退,公司需要支员工赔偿金。

公司没任何理由辞退员工,属于违法解除,需要支员工赔偿金。

搜集证明被辞退的证据和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或要求撤销解除通知,恢复劳动关系并要求支付解除之日到实际恢复劳动关系期间的工资。

除此之外,若工作未满一年还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签合同双倍工资。若工作超过一年未缴纳社保,解除劳动关系的您可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后投诉要求补交社保,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失业保险待遇损失。未安排休年假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要求支付未休年假带薪休假工资。

总之,打官司就是打证据,搜集证据证明您的主张才有可能打赢。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该支付赔偿金。

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程序解决问题。


一、关于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如果单位无故解除劳动关系,可以以此为由主张赔偿金。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关于双倍工资

本问题还存在一个“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但如果主张双倍工资,可能存在不予受理的风险。因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你好,我是马叔,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公司无故辞退员工,属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何处理,讲三点自己的看法:

1、首先看公司是不是劳动法的用工主体。属劳动法的用工主体,是成立劳动关系的前提。比如企事业单位、非集体经济组织等等。区分劳动法的用工主体与其它单位的方法是看用人单位是否能独立的承担法律责任,有自己独立的财产,或者是依法登记成立。比方说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就不是劳动法的用工主体,与其只能构成劳务关系,被辞退后按合同或劳务纠纷处理。

2、其次看自己在公司工作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构成事实劳动关系。如果在试用期内,显然不构成劳动关系,不能得到劳动法的保障,但是可以依据签定合同或口头约定的条件,要求对方履行赔偿和补偿的义务。如果长期在公司工作,虽然没有签定劳动合同,但有考勤记录、工资单、工作牌等来证实,可以认定事实劳动关系成立,也可以得到劳动法保障。

3、如果劳动关系成立,可以向有关机构维权。如果用人单位有违反劳动法的情形,可以向人社局的劳动监察部门举报,由劳动监察执法机构监督用人单位改正。也可以申请调解、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像题主所说,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员工,将承担经济赔偿金,其标准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

遇到这种情况,员工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要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与单位打官司打不赢。现在法治社会,有法律保障当事人的利益。具体如何维权,可以咨询相关的法律人士。我是马叔,如果觉得我的回答帮助,请关注、点赞,谢谢~-~


视频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