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保证合同是如何规定的
保障和保证区别?
保障是指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的某种意义上的交互动态的有限支撑和支持。保证是指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为债务人履行债务而向债权人所做的一种担保。是典型的人保、典型的约定担保。
保障是指用保护、保证等手段与起保护作用的事物构成的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保证起担保作用的人或事物,担保做到。
1、保障是指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的某种意义上的交互动态的有限支撑和支持,比如:基本生存、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就业、失业、阶段性的免费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居住条件、安全、合情合理、正当正义的言论自由等。它需要建立在全社会的文明和财富逐步的增加和法治建设逐步完善来实现。
2、保证是指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为债务人履行债务而向债权人所做的一种担保。是典型的人保、典型的约定担保。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保障
1、保护(生命、财产、权力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例如:社会各界人士和我们全校师生大力支持张小梅同学,保障她胜利度过了难关,完成了学习任务。
2、起保障作用的事物。
例如:法律保障了我们的自由和权利。
保证
1、担保;担保做到。例如:我们担保提前完成任务。
2、作为担保的事物。
例如: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胜利的保证。
读音不同,含义不同,用法不同。
保障:①保护防卫生命、财产、权利等不受侵害。②(名)起保障作用的事物:思想~。
例句: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保证:①担保,切实负责。②(名)做保证的事物: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成绩的~。
例句:制定发展计划时,既要保证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什么不属于担保合同民法典?
协议不属于担保合同民法典?
《民法典》物权编第十六章是关于担保物权的一般规定,共8条。基本上与由原《物权法》第十五章内容一致。仅第三百八十八条变化较大。
法律条文
第三百八十八条 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法律由来
上述法律条文来源于原《物权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之规定
但增加了“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内容。
法律释义
1、担保物权
《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六条规定:“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这个权利就是担保物权。
担保物权分为法定担保物权和约定担保物权。
法定担保物权如留置权和优先权。
约定担保物权基于订立合同而设立的担保物权。
2、担保合同
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
抵押合同:以设立抵押权为内容的合同
质押合同:以设立质权为内容的合同
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如融资租赁合同、保理合同、所有权保留合同。
3、担保合同的性质
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
担保人没有担保合同怎么追偿?
担保人即保证人,即第三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这第三人就是担保人。
担保人没有签担保合同,怎样追偿?首先保存好相关证据(如对方的身份证复印件,邮件,手机短信,录音,欠条,汇款记录等),及时起诉债务人并要求还款,若欠条上注明还款时间,应在到期后3年内起诉,若没有起诉,则3年的诉讼时效期已过,同时要看有没有证据证明有时效中止情况,起诉前发现债务人有财产,可以申请保存。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民法典中保证合同是如何规定的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