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
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己过借款仍在还款,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一、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的计算
1、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借款期限和借款期限届满返还借款的期限,如果借款人在返还期限届满仍未履行的,自返还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2、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借款期限但未约定返还借款的期限,如果借款人在借款期限届满仍未履行的,自借款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3、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借款期限或者约定借款期限不明确,也未约定返还借款的期限,如果贷款人为借款人确定了返还借款期限(不得低于法律规定的必要准备时间),而借款人在贷款人确定的返还期限届满仍未履行的,自贷款人确定的返还借款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4、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借款期限或者约定借款期限不明确,也未约定返还借款的期限,贷款人亦未确定返还借款期限,而且借款人也未明确拒绝的,如果借款人在法律规定的准备时间届满仍未履行的,自法律规定的准备时间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5、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借款期限或者约定借款期限不明确,也未约定返还借款的期限,而且贷款人在催款时未确定返还借款期限,如果借款人在贷款人催款时明确拒绝履行的,自借款人明确拒绝行为发生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二、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
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借款合同是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20年,都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
根据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关于普通诉讼时效的规定,期间为2年,对于当事人间约定了还款日期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起诉点应为该还款之日;未约定还款日期的,从权利人可行使权利之时起算,但从借款之日起超过20年的,不再予以保护。
在分期偿还的借款,则每一笔有明确履行期限的还款在到期之日即单独起算该笔借款的诉讼时效。
至于主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以及延长皆适用《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
我国民事法律规定了诉讼时效制度,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借款合同适用三年诉讼时效期间。
我国法律对诉讼时效中断,中止和延长也有明确规定。
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已过,借款人仍在还款属于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中断后,以最后一次的还款日期重新计算送送时效。
履约保证金有没有诉讼时效?
关于履约保证金有没有诉讼时效,需视情况而定。
履约保证金是一种履约担保,在合同正常履行的情况下,履约保证金可以退还;如果合同不履行或解除,履约保证金将被扣除,不予退还。因此,如果合同正常履行,履约保证金可以退还。
然而,如果合同因对方违约等原因解除,那么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履约保证金不足以弥补损失,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此时,诉讼时效可能成为问题。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因此,如果对方违约导致合同解除,当事人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三年内提起诉讼。
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而不是自合同履行之日起计算。因此,如果合同正常履行,履约保证金退还后,再提起诉讼可能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期间。
综上所述,履约保证金本身不涉及诉讼时效问题,但合同解除后提起诉讼时需要注意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