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规定在哪
行政案件办理程序规定全文?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为了规范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保障公安机关在办理行政案件中正确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部门规章。
目前版本为根据2018年11月25日公安部令第149号《公安部关于修改〈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20年8月6日公安部决定:删去《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2012年12月19日公安部令第125号发布,2014年6月29日公安部令第132号第一次修正,2018年11月25日公安部令第149号第二次修正)第二条第一款、第七十三条第一款、第一百七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二款、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一款中的“收容教育”,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一款中的“收容教育场所”。
接收案件回执单规定?
立案回执单一般七天内可以拿到,一般情况下,报案后公安机关在七天以内决定是否立案。法律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案件时,应当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出具回执。
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立案回执单多久能拿到,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接收案件回执单的规定主要包括公安机关在受理案件后,需要向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扭送人提供受案回执,作为受理案件的凭证。这一规定体现了公安机关在处理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时,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和信息公开的要求。具体来说,受案回执的出具和使用遵循以下规定:
来源与性质:受案回执主要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进行出具。它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公安机关受理案件的凭证,二是供当事人查询案件办理情况的依据。受案回执中应包含受案单位名称、受案民警姓名及相关电话号码,以便报案人等了解立案情况,监督受案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12。
时间规定: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在接受报案后,通常应在七天内决定是否立案并出具受案回执。而在民事诉讼中,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受案回执的具体时间,但在实际操作中,法院通常会在立案后尽快出具受案回执。这些时间规定可能会因地区差异、案件性质、法院工作效率等因素而有所不同3。
公开方式:根据《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应当向特定对象公开行政案件的受理和刑事案件的立案信息,通过互联网政府公开平台进行,同时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方式进行1。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等能够及时获得案件受理的确认,同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执法透明度和公众对执法活动的监督。
一审判决后,材料移交中院的时间有规定吗?
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过一审法院提出上诉的刑事案件,一审法院应当在上诉期限届满后三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二审法院。
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的刑事案件,一审法院应当在接到二审法院移交的上诉状后三日内将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法院。
民事案件上诉,一审法院应当在四十五日内将案卷材料、上诉状等移送二审法院,最迟不得超过六十日,但涉外案件或公告送达的除外。
刑事案件上报时间规定?
关于这个问题,刑事案件上报时间的规定可能会因地区和法律体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刑事案件的上报时间应尽快进行,以确保对犯罪行为的调查和审判能够及时展开。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刑事案件上报时间规定:
1. 紧急情况:在紧急情况下,如发生严重的暴力犯罪或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警方应立即上报,并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
2. 罪行发现后24小时内:一些地区的法律规定,犯罪行为发现后应在24小时内上报给相关执法机关。
3. 罪行发现后的合理时间内:其他地区可能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定,但通常要求在罪行发现后的合理时间内上报,以确保及时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上报时间的规定可能会因不同类型的刑事案件而有所不同。对于一些严重的犯罪行为,如谋杀或恐怖袭击等,可能会有更加紧急的上报要求。此外,一些特殊的情况,如涉及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可能会有特殊的上报程序和时间要求。
准确的刑事案件上报时间规定应参考当地的法律法规或相关执法机关的规定。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规定在哪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