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管理措施有哪些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有:万里长城,活字印刷术,京剧,书法,针灸,节气,算盘,古琴,剪纸,皮影戏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军事防御工程。它是一堵高大、坚固、连续的墙,用来限制敌人的行动。
活字印刷术早在11世纪的北宋就被中国人发明了。印刷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京剧,曾用名平剧,又称滦潭和国剧。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名剧注重写意场景的编排,以西皮、二黄为主要曲调,被誉为中国国粹和中国三大剧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如生产生活方式,风俗民情,文化观念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征,价值观,心理结构,气质和情感等核心因素,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排名第十的是皮影戏,九号是中国剪纸,八号为古琴,七号为算盘,六号是24节气,五号是针灸,四号是书法,三号是京剧,二号是版式,一号是长城。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十 —— 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被老北京称为驴皮影戏。旧称「皮影戏」或「灯笼戏」,是一种用动物皮或纸板做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演出中,艺术家在白背景上操纵戏剧人物,以当地流行的曲调、打击乐和弦乐伴奏,唱出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故事。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农村地区,这种朴素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十分盛行,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九 —— 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刻花纹、装饰生活或与其他民间活动相配合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我国各民族社会生活中融为一体,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续不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现出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体验、人生理想和审美趣味。其社会价值包括认识、启蒙、表达、抒情、娱乐、传播。中国剪纸在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八 —— 古琴
琴声是最古老,最纯真的传统乐器。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时把它叫做“秦”。也有其它名称,如“四通”、“姚秦”。虽然伏羲、神农的传说不可信,但它的历史相当悠久。古琴艺术在2008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七 —— 算盘
它被称为中国第五次发明。以算盘为工具的数字计算方法,在中国古代,算盘是劳动人民发明和创造的一种简易计算工具。徐岳的《书纪一》中首次出现了“算盘”这一术语。常言道:“算盘,四季控,经纬三分。”2013年被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
第六 ——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筑》是古代(或远古)建立的干支纪年的基础。古书上说,皇帝的家族开始做干部和树枝,来确定年龄。24节气指的是一个特殊的季节。北斗七星的旋转与季节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2016被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五 —— 中国针灸
针灸是一种术语。针灸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针以一定角度刺入患者体内,通过人体特定部位的旋转、负重等针法进行刺激,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什么经历?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保护对象予以确认,以便集中有限资源,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重点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要求“各缔约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拟订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履行《公约》缔约国义务的必要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国务院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
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前三批名录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第四批名录名称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下简称“国家级项目”),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进行逐一统计,共计3145个子项,涉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3154个。为了对传承于不同区域或不同社区、群体持有的同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确认和保护,从第二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开始,设立了扩展项目名录。扩展项目与此前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同名项目共用一个项目编号,但项目特征、传承状况存在差异,保护单位也不同。
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其中五个门类的名称在2008年有所调整,并沿用至今。十大门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每个代表性项目都有一个专属的项目编号。编号中的罗马数字代表所属门类,如传统音乐类国家级项目“侗族大歌”的项目编号为“Ⅱ-28”。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管理措施有哪些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管理措施有哪些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