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判决结果有几种情况

法律百科 2025-08-26 1
今天给各位分享行政判决结果有几种情况的知识,一起来了解下吧!
  1. 对行政处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涉及其中的民事部分能出判决吗?
  2. 行政诉讼中判决和裁定的区别?
  3. 行政诉讼中判决和裁定的区别是什么?
  4. 行政案件什么样的判决结果才是赢?

对行政处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涉及其中的民事部分能出判决吗?

不能。原因在于:

对行政处罚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只是就行政处罚的事实认定和定性是否准确、行政处罚的程序是否合法、处罚裁量是否显示公正等进行审理,然后作出判决。

如果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提起行政赔偿诉讼,人民法院可以合并审理,并与行政诉讼请求一起依法作出是否赔偿的判决。

但是,涉及行政处罚中的民事纠纷部分,因为公安机关无权对民事纠纷进行行政决定,只能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进行调解。因为没有行政权力对民事部分进行干预,所以,它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请求事项,法院也不会在行政诉讼中对民事部分进行审理。解决民事纠纷只能由当事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来解决。

综而言之,人民法院不会在行政诉讼中对民事部分作出判决。

谢谢邀请!

没有检查院的程序,不可能得出判决,对行政处罚不服,提起行政诉颂,又涉及民事,这是两个公堂上的案子,各管各堂,必须走好法律程序,经检查院的审核议定,才能对被告人进行法律量刑。抱歉!我对提主这道题实在陌生,只是个人的思维见解,说的不对,请勿喷!

行政诉讼中判决和裁定的区别?

1、适用的事项不同。裁定解决的是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目的是使人民法院有效地指挥诉讼,清除诉讼中的障碍,推进诉讼进程。判决解决的是当事人双方争执的权利义务问题,即实体法律关系,目的是解决民事权益纠纷,使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得以解决。

2、作出的依据不同。裁定根据的事实是程序性事实、依据的法律是民事诉讼法,可以在诉讼过程中的任何阶段作出。判决根据的事实是人民法院认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依据的法律是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法等实体法,判决只能在案件审理的最后阶段作出。

3、形式、上诉范围、上诉期限和法律效力不同,裁定可以采取口头形式或者书面形式,而判决必须采取书面形式。裁定只有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和驳回起诉的裁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准许当事人在裁定后10日内上诉,其他裁定一经作出,立即生效;而判决允许上诉的范围比较广泛,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在判决作出后15日内准许上诉。裁定的效力可以相应改变,如对中止诉讼的裁定,在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应作出恢复诉讼程序的新裁定;而判决的效力及于实体,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行政诉讼中判决和裁定的区别是什么?

 行政诉讼中判决和裁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解决问题:判决主要解决行政案件的实体问题,即当事人双方争执的权利义务问题,目的是解决民事权益纠纷,使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得以解决。而裁定主要解决行政案件审理或执行过程中的程序问题,目的是使人民法院有效地指挥诉讼,清除诉讼中的障碍,推进诉讼进程。

2. 作出的依据:判决依据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裁定则主要依据行政诉讼法。

3. 阶段:判决通常在行政案件审理的最后阶段作出,而裁定在行政诉讼的任何阶段都可能作出。

4. 数量:判决一个案件只有一个,而裁定可能有一个或多个。

5. 形式:判决采用书面形式,而裁定可以采用书面或口头形式。

6. 上诉时间:对于判决,不服的一方当事人在 15 日内可以提起上诉;而对于裁定,不服的一方当事人在 10 日内可以提起上诉。

7. 效力:判决和裁定都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力,但裁定的效力较为局限,主要针对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

综上所述,行政诉讼中判决和裁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范围、作出的依据、阶段、数量、形式、上诉时间和效力等方面。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行政诉讼过程中的法律程序。

行政案件什么样的判决结果才是赢?

行政案件什么样的判决结果才是赢?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审查的主要核心是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也就是说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作出的行政行为是否完全按照法律的规定要求作出的。审查包含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个方面。如果人民法院通过审审查确认行政行为存在以下问题则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一是主要证据不足的;二是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三是违反法定程序的;四是超越职权的;五是滥用职权的;六是明显不当的。这是判决撤销。当人民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时,则判决。履行。当人民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依法负有给付义务的,判决被告履行给付义务。另外还有确认违法判决,确认无效判决,变更判决。这些判决都属于赢。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行政判决结果有几种情况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