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应该如何判

法律百科 2025-08-28 5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应该如何判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1.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疫情信息的人,要承担什么行政法律责任?
  2. 民事诉讼中故意提供虚假证据属于什么犯罪?
  3. 用虚假信息骗取个钱财犯什么罪?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疫情信息的人,要承担什么行政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编造并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而进行传播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证;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对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法律很专业,法律服务也很专业,如何理解和使用专业服务预防风险、化解纠纷,解决麻烦,需要专业导航和专业咨询。律新帮,中国法律服务新导航,致力帮你找到靠谱的法律服务。

民事诉讼中故意提供虚假证据属于什么犯罪?

我国民诉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伪证行为的责任及处罚,只有刑事诉讼中专门规定的伪证罪,主要根据情节轻重判断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民事诉讼中的伪证行为是指诉讼当事人及其诉讼参与人,即原告、被告、第三人和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员,在法院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故意伪造和提供虚假的证据材料,或在人民法院收集、调查证据时,故意提供的虚假材料。

用虚假信息骗取个钱财犯什么罪?

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钱财的,属于诈骗行为,如果诈骗数额较大的,则属于诈骗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如果没有达到诈骗数额较大标准的,一般不构成犯罪,可由公安机关予以治安处罚。

关于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应该如何判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