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保险金的行为是犯罪吗?

法律百科 2025-09-13 1
很多朋友对于骗取保险金的行为是犯罪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 骗取低保是否构成犯罪?
  2. 诈骗是什么犯罪级别?

骗取低保是否构成犯罪?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解释(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情况,讨论了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含义及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行为如何适用刑法有关规定的问题,解释如下: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现予公告。附:《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权威解读:骗取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按照诈骗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014年4月24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有关负责同志回答了关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解释的有关问题:这次常委会为了保障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保障社会的福祉,作了一个法律解释,就是明确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和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属于刑法所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通俗地说就是要按照诈骗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关于诈骗罪刑法规定是有门槛的,按照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这就涉及到立法解释跟法律、相关司法解释的关系问题。按照立法法规定,立法解释的任务是进一步明确法律规定的含义,或者是情况发生变化以后,明确法律适用的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律解释解决的是定性问题。定性就是骗取社保的属于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具体怎样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依照刑法和司法解释有关定罪量刑的具体标准来适用。实践中由于骗取社保的情况很复杂,至于各种情况如何适用法律,这还是一个具体的适用问题,如果有必要的话,将通过司法解释、通过案例指导的方式解决具体的问题。

诈骗是什么犯罪级别?

所谓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2千元至4千元”、“3万元至5万元”的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的个人诈骗“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单位实施诈骗,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体系,诈骗罪属于《刑法》规定的侵犯财产类犯罪。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骗取保险金的行为是犯罪吗?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