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过后怎样才能起诉?
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己过借款仍在还款,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我国民事法律规定了诉讼时效制度,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借款合同适用三年诉讼时效期间。
我国法律对诉讼时效中断,中止和延长也有明确规定。
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已过,借款人仍在还款属于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中断后,以最后一次的还款日期重新计算送送时效。
一、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的计算
1、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借款期限和借款期限届满返还借款的期限,如果借款人在返还期限届满仍未履行的,自返还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2、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借款期限但未约定返还借款的期限,如果借款人在借款期限届满仍未履行的,自借款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3、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借款期限或者约定借款期限不明确,也未约定返还借款的期限,如果贷款人为借款人确定了返还借款期限(不得低于法律规定的必要准备时间),而借款人在贷款人确定的返还期限届满仍未履行的,自贷款人确定的返还借款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4、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借款期限或者约定借款期限不明确,也未约定返还借款的期限,贷款人亦未确定返还借款期限,而且借款人也未明确拒绝的,如果借款人在法律规定的准备时间届满仍未履行的,自法律规定的准备时间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5、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借款期限或者约定借款期限不明确,也未约定返还借款的期限,而且贷款人在催款时未确定返还借款期限,如果借款人在贷款人催款时明确拒绝履行的,自借款人明确拒绝行为发生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
二、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
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借款合同是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20年,都是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
根据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关于普通诉讼时效的规定,期间为2年,对于当事人间约定了还款日期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起诉点应为该还款之日;未约定还款日期的,从权利人可行使权利之时起算,但从借款之日起超过20年的,不再予以保护。
在分期偿还的借款,则每一笔有明确履行期限的还款在到期之日即单独起算该笔借款的诉讼时效。
至于主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以及延长皆适用《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
撤诉后又起诉,诉讼时效怎么算呢?
您好,诉讼时效是指起诉权利的行使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超过该时限,起诉权利将失去效力。在撤诉后再次起诉的情况下,诉讼时效的计算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如果撤诉前的起诉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那么无论之后是否再次起诉,都将被认定为超过了诉讼时效。
2. 如果撤诉前的起诉尚未超过诉讼时效,而且在撤诉后重新起诉,那么诉讼时效的计算将从最初的起诉日期重新开始计算。
3. 如果撤诉后重新起诉的案件与原起诉案件有实质性区别,法院可能会认定为新的起诉,诉讼时效的计算将从重新起诉的日期开始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对于撤诉后再次起诉的诉讼时效计算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情况还需参考当地的法律规定。此外,法律事务复杂,建议您咨询专业的法律机构或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
听说借款如果过了诉讼时效,打官司也没用了,那该如何延长诉讼时效呢?
第一,虽然借款过了诉讼时效,但被告因不了解此规定没有提出,法官也不能告诉他,判决不能以此为由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现在多数老赖对债权债务法律特别重视学习,用法律保护自己。第二,原告有证据自己曾经向被告主张还款或被告曾答应还款等,诉讼时效中断。大家认为我答的对,请给我点个赞。我是律师,法律问题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关于诉讼时效过后怎样才能起诉?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