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事诉讼时间规定是什么
民事诉讼撤诉时间是怎样规定的?
撤诉申请书是指民事案件中原告在依法提起诉讼后,人民法院判决之前,向人民法院撤回诉讼的书面申请。
撤诉是当事人对其诉讼权利的一种处分方式,撤诉分为申请撤诉和按撤诉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申请撤诉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申请撤诉的时间应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宣判之前;
(2)撤诉申请必须由原告、上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特别授权的诉讼代理人以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提出;
(3)申请撤诉不违反法律规定,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4)撤诉必须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在一审程序中申请撤诉的法律后果:
(1)申请撤诉的行为是原告处分自己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行为,撤诉后原被告双方的权利义务恢复到起诉前的状态;
(2)人民法院裁定准许撤诉后,诉讼程序终结;
(3)一审中申请撤诉在程序上视为未起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一十四条:“原告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原告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只要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原告仍有权再次起诉,不违反民事诉讼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
(4)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申请撤诉可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
(5)诉讼费由原告自己负担,一般法院会减半收取。
在二审程序中申请撤诉的法律后果:
在二审程序中申请撤诉,即上诉人撤回上诉,产生的法律后果是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立即生效,双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一审判决和裁定。在二审程序中申请撤诉也产生审理程序终结、诉讼费由上诉人承担等法律后果。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三十八条 :“在第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申请撤回起诉,经其他当事人同意,且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准许撤诉的,应当一并裁定撤销一审裁判。原审原告在第二审程序中撤回起诉后重复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申请撤回起诉的,还会导致一审裁判被撤销,原审原告不得重复起诉。
提《撤诉申请书》范本一份,供参考。
民事诉讼的最晚起诉时间是多少?
第七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三十五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条 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第一百三十七条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但是, 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
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第一百三十八条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第一百三十九条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第一百四十条 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第一百四十一条 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中的几个节点时间?
民事案件诉讼时效正常为两年,但是有一年的诉讼时效,一年的为,(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诉讼时效送权利被侵犯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期间每次向侵权人请求权利,诉讼时效从新计算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关于本次关于民事诉讼时间规定是什么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