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为什么说刑事没有诉讼时效?
刑事案件,不同案情有不同的诉讼时效(追诉时效),《刑法》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刑法》第八十八条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 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 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 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 制。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法院执行期限有多长,被?
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是2年,进入执行程序后一般是6个月执行完毕。如果本次执行没有完成执行的,以后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财产的,随时恢复执行。
法条链接:《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
人民法院采取本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第二百四十三条、第二百四十四条规定的执行措施后,被执行人仍不能偿还债务的,应当继续履行义务。债权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在中国,刑事案件如果一直没有被侦破,时效期是多长时间?
刑事案件追诉时效的规定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不满1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对于“法定最高刑”的确定,应根据刑法规定的条款和量刑幅度,按法定最高刑来计算追诉期限。
在中国,刑事案件的追诉时效期限是多久?
刑事案件中的时效分为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我们谈论一下追诉时效。
追诉时效是指刑法规定的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在此期限内,司法机关有权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如果超过了这个期限,司法机关就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简而言之,超过了追诉时效,意味着刑罚的消灭。
一、追诉时效有什么作用
我国刑法规定了追诉时效制度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放纵犯罪,而是为了实现刑法的目的即惩罚犯罪,保护人民。追诉时效制度体现了“历史从宽、现行从严”的政策,有利于司法机关集中精力惩治现行犯罪的活动,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团结的因素来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二、追诉时效的期限
中国刑法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髙刑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3)法定最髙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超过上述期限,追诉时效即告终止,不再追诉。
追诉时效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规定这样的追诉时效期限有两方面依据:一方面,追诉时效的期限长短,与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刑罚的轻重相适应。也就是说,社会危害程度低、刑罚轻的,追诉时效期限短;社会危害程度高、刑罚重的,追诉时效期限长。另一方面,刑法充分估计到行为人犯罪后逃避的时间,使得犯罪人利用追诉时效制度逃避法律制裁的可能性相当小。
三、追诉时效的延长
追诉时效延长是指在追诉时效的进行期间,因为发生了法律规定的事由,使诉讼时效暂时停止执行。
1在公安机关、国安机关、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后或人民法院受理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不论经过多长时间,任何时候都可以追诉。
2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检察院、法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四、追诉时效的中断
追诉时效的中断指的是在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律规定事由,使以前所经过的时效期限归于无效,时效重新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行为人实施了某种犯罪之后又重新犯罪,说明其没有悔改,前罪反映的人身危险性并没有消失,所以需要从后犯罪之日起重新计算。
(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律法学道”)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刑事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有哪些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