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律效力测评(证据法律效力测评标准)
证明和证据哪个具备法律效力?
证据具备法律效力,证据是事实依据,,是事实真相的最直接人证物证,是还原事实链条的其中一环,证据是实实在在的人或者物,而证明是证人或者有关部门开据的书面证言,证词,不能直接参与事实真相其中,所以证据是最具有法律效力的东西
要判断一段录音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该怎样做?
录音证据在证据类型中属于视听资料,视听资料的优点就是直观,准确。但是其也有其弱点,就是容易被伪造、变造。所以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提供其他证据补强。
录音证据能不能被法官采纳,甚至成为定案的依据,主要还是考虑提供的录音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
如何判断。
1、取得的方式是否合法。
“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虽然偷拍偷录取得的证据并不当然的否定其合法性,但是仍然要必须同时符合在没有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比如,录音的内容不能涉及他人的隐私等。
2、录音内容必须是与对方本人。
对于录音作为证据,对方当事人抗辩的理由多半有,录音中的谈话根本不存在或者录音中的谈话虽然不存在但是录音中的声音并非本人,谈话内容也不是录音中的内容。那在录音前能需要尽量的想办法在录音中体现对方的身份。
3、录音内容必须完整。
这里说的完整,是提供的录音证据对需要证明的待证事实需要有完整的反映。比如,如果作为民间借贷的证据,需要尽可能的能在录音里反映借款人,出借人,借款时间,借款理由,借款的真实意思表示等,越具体越准确越好。
4、录音内容未做过技术处理
录音证据应当为被剪接,剪辑或者伪造,变造,连接精密。这样才能具有真实性。这点相信都很容易理解了。
5、录音内容所述是对方的真实意思表述
既不能是在其生命、名誉受到现实胁迫的情况下被迫做出的,所以在录音的过程中,注意控制住情绪。
以上基本可以判断录音证据是否具有证明力,是否会被法官采纳。当然,在现实案件中还需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需要根据个案进行判断。
任何客观的证据(包括:语言,文字,现场录音,录像,音影,)等证据连接链的收集,出示,在向法庭审理中,证明原被告当事人作有罪陈述或作无罪的辩解的有力证据。当然啦,在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往往以证据的收集的来源具不具备其合法的来源来证明其具备的法律效益?!本笔者的观点是: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依法收集的客观证据,符合庭审案中现场证据,证明庭审当事人在现实案例中的行为规范,都应为有效的法律证据,作出有罪证据或无罪辩解的依据。这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人身权力的体现。谢.谢!
听证会的证据有用吗?
依法举行的听证会是法律规定的,当然有法律效力。
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是行政相对人陈述、申辩的重要一环,在这过程中,相对人有可能提出很多案件承办人事先没有注意的事实和理由,同时,双方也对行政处罚所依据的证据材料和法律依据进行辩论与质证,这对于查明事实,保证登记管理机关准确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听证过程中,如果听证申请人提出的反驳理由可能推翻案件调查人对违法事实的认定,或者有从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形,案件调查人应当及时提请主持人中止听证,经过重新调查确认后再对有关材料进行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