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起诉流程是什么
协议纠纷法律怎么诉讼?
您好,合同纠纷诉讼是指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在合同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审理和解决合同纠纷的法律制度。合同纠纷诉讼是人民法院执行和适用合同法,解决合同纠纷案件的民事执法活动。诉讼是合同纠纷的最终解决途径,权威性高,法律约束力强。只要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之间又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便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通过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使合同纠纷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在合同纠纷诉讼中,凭证是胜诉的关键,经签名盖章的有效凭证是关键中的关键。
首先从你的描述来看协议是双务、有偿的合同,双方都互负权利与义务。
其次,乙方能不能起诉甲方,还要看是什么类型的合同,以及合同当中有没有约定违约条款,违约条款的内容有没有涵盖甲方不予履行的情况。如何起诉、起诉的案由是什么都需要更多的信息才好判断。
最后,诉讼时效从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颁布之后,普通的诉讼时效从原来的2年变更为3年,你要注意会不会涉及到新旧法交替的问题,还有一些特殊的诉讼时效的问题,分别有3、4、5年的诉讼时效。另外,诉讼时效是可以中止和中断的,不一定就完全是自然日的3年那么短。
谢邀!可以依据《合同法》第94条规定的第(一)、(二)、(三)、(四)、(五)项规定,根据合同性质和是否能实现合同目的、违约程度决定是否解除合同,并依据《合同法》第98条、第97、第107、第114条规定要求未履约一方返还履约一方取得的权益和赔偿损失。
如果未履约的一方对履约一方的主张产生异议,合同中约明仲裁机构的,可就该合同纠纷向约定的仲裁机构提起仲裁,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的仲裁机构,可就该合同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进行调解,调解不成,进行判决。
至于合同纠纷的时效,要看该合同种类、合同性质、特殊时效、一般时效来确定该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下面就该三种情形的时效具体阐明:
(一)、合同种类包括买卖、技术、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赠与、借款、租赁、融资、承揽、建设工程、运输、客运、保管、仓储、委托、行纪、居间合同;依据《合同法》法释[1999]19号第6、7条规定,技术合同自权利人知道或应该知道侵害之日至合同法实施之日(1999年10月1日颁布的合同法)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也就是说该种情形诉讼时效为一年,上述情况尚未超过一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为两年;依据合同法第55条和第75条规定行使撤销权的,知道或自知道时效一年,即使不知道最长时效也只是5年,依据合同法第104条规定,债务人领取提存物时效为5年,5年后扣除提存费和必要费用后,提存物归集体或国家,依据该法释第8条规定,该时效为不变期间,不适用时效的中断、中止或者延长的规定;如果是涉外合同,时效增加到一般合同的两倍;借款合同要视具体情况一般为2年或20年;租赁合同时效为一年;保管合同为一年等等。
(二)、时效的一般规定,依据《民法通则》第135、137条规定诉讼时效为2到20年
(三)、特殊规定,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性质、情节、目的等相关情况可适当延长时效。
不同案件诉讼时效不同,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不会主动释明时效规定,当事人一方以时效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符合法律规定,一般会按撤诉处理,超过时效的一方提起权益主张之诉不会受到法律保护。
谢邀~
首先要明确你们协议中是否约定了仲裁,约定了仲裁的,对方不履行义务应该到约定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范围。 没有约定仲裁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自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188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如下: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是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即自你们双方协议约定的履行期限到期之日开始起算诉讼时效。因此在你们双方约定的履行期限到期后,对方仍拒不履行协议约定的义务,可以起诉。起诉时除起诉书外,注意带好身份证(公司的话带好工商登记证明,委托手续),协议复印件及相关证明材料。关于本次合同纠纷起诉流程是什么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