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堂弟可以继承财产吗

法律知识 2025-09-07 1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法律规定堂弟可以继承财产吗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相信很多人对关于法律规定堂弟可以继承财产吗也一样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1. 明武宗有多少堂弟?为何偏偏选择了群臣都无法驾驭的朱厚熜继承大统?

明武宗有多少堂弟?为何偏偏选择了群臣都无法驾驭的朱厚熜继承大统?

明武宗的堂弟是蛮多的:朱厚熜,朱厚烨,朱厚炫,朱厚煌,朱厚熠 ,朱厚烃,朱厚熑 ,朱厚煐,朱厚炳 等等。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日,朱厚照死于豹房,终年31岁。朱厚照一生嫔妃如云 美姬常拥,但他没能为自己留下后嗣,而他又是孝宗皇帝独子,也就是孝宗一脉断了。这个混蛋皇帝在死后也给大臣留下了难题——谁来继承皇位?

这种事儿当然交给内阁了,其实就是交给内阁首辅——杨廷和。

在这件事儿上,杨廷和是有点小算盘的,他选择了宪宗皇帝之孙、孝宗皇帝堂侄、兴献王朱祐杬长子——朱厚熜。

为什么是他?我看朋友们说的都挺好:

1、兴献王已死两年,他的儿子继承皇位的话就不必顾虑父亲干政;

2、当时朱厚熜15岁,这个年纪不大不小,太小了,杨廷和怕担上弄权的骂名,太大了,还体现不了杨廷和的水平;

3、朱厚熜风评不错,聪明还用功,从长远计划,是正确的。

我就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下我的看法:

4、朱厚熜的出身

众所周知,明朝严格遵守嫡长子制度的。杨廷和是从明宪宗的儿子很多,选择的范围看似挺多,但要从其母系的身份地位来看,其实选择余地不大。

宪宗皇帝只立过两个皇后,都无子,他最喜爱万贵妃倒是有个儿子,不过早夭了。其他后妃中身份最高的要数邵贵妃了(追封孝惠邵皇后)。邵贵妃生有三子:兴献王朱祐杬、岐惠王朱祐棆、雍靖王朱祐枟,其中后两位都无子,只有朱祐杬有一个独子朱厚熜,所以,综合以上四点,这位邵贵妃的孙子成了唯一的候选者。

当然,这个孩子没让杨廷和失望,一个“大礼议”就将三朝元老弄蒙了。而杨廷和不是霍光,没多久就辞职不干了。谁也不知道这个孩子那么难以驾驭不是?历史结束了一个混蛋皇帝,然后又选择了一位混蛋皇帝,就是这么任性。

杨廷和、张太后选择朱厚熜,既是加强他们自身权力的需要也是当时唯一的选择。

杨廷和、张太后与明武宗的关系

杨廷和是当时的首辅兼明武宗的老师;张太后是明武宗的生母,也是皇太后—即明武宗父亲明孝宗的正宫皇后;杨、张二人是明武宗最信任的人,不仅在明武宗在世时是最大受益者,而且希望在明武宗死后他们的权益也同样能够得到延续,这样,皇位继承人的首选即:与明武宗血缘关系最近的人。于杨、张有利的同时,也是对明武宗死后最大的安慰。

明武宗兄弟的分类

明武宗崩后,按血缘关系关系最应该继承皇位的应该是明武宗的儿子,但是他没有生下儿子,这样只能从明武宗的兄弟中去选,兄弟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明武宗的亲兄弟,另一类是明武宗的堂兄弟。据《明史卷一一九·列传第七》记载:

孝宗二子。武宗、蔚王厚炜,俱张皇后生。

蔚悼王厚炜,孝宗次子,生三岁薨。

说明武宗的亲兄弟只有一个蔚悼王厚炜,但是生下来三岁就夭折了。这样我们只能把目光转向明武宗的堂兄弟了,而这就需要考虑到明武宗的叔父。

明武宗的堂叔父的分类

明武宗的叔父是明宪宗的儿子,明宪宗一共有十四子。

万贵妃生皇第一子;

柏贤妃生悼恭太子祐极。

纪太后生孝宗。

邵太后生兴献帝祐杬、岐王祐棆、雍王祐枟。

张德妃生益王祐槟、衡王祐楎、汝王祐梈。

姚安妃生寿王祐榰。

杨恭妃生泾王祐橓、申王祐楷、潘端妃生荣王祐枢。

王敬妃生皇第十子。

第一子、第十子皆未名殇。

从中我们看到当时明宪宗最宠爱的万贵妃都没能当皇后,所以明宪宗时,没有皇后(纪太后、邵太后分别是明孝宗和嘉靖皇帝后来追封的,在明宪宗这两位太后都是妃子,纪太后更特殊,生下明孝宗以后,因为惧怕万贵妃的报复自杀了),这样她们所生的皇子也就没有了嫡庶之分。

为什么要考察明武宗的叔父(也就是明宪宗的儿子)呢?因为明武宗的堂兄弟被选为皇帝,有他们自己的父亲辅佐(也就是明武宗堂叔父的辅佐),就会撇开杨廷和与张太后,显然对杨、张两人是不利的。

明武宗死后,明武宗的叔父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明武宗死后、嘉靖皇帝继位这一年(也就是1521年)之前死去的明武宗的叔父,且这些王爷没有儿子:悼恭太子祐极(明宪宗第二子)、岐惠王祐棆(明宪宗第五子)、雍靖王祐枟(宪宗第八子)、申懿王祐楷(宪宗第十四子)。这些王爷没有儿子,且封国随后就撤销了,没有子嗣、没有封国,自然也就没有了继承皇位的权利。

第二类是1521年之后仍然活着的王爷,且大部分有子嗣:益端王祐槟(宪宗第六子)、衡恭王祐楎(宪宗第七子)、寿定王祐榰(宪宗第九子)、汝安王祐梈(宪宗第十一子)、泾简王祐橓(宪宗第十二子)、荣庄王祐枢(宪宗第十三子)。这些王爷在明武宗死的那一年仍然活着,那么他们的儿子也就不可能有继承皇位的权力,原因是这些王爷会阻碍杨廷和、张太后的地位和权力,这样选嗣的范围就进一步缩小了。

第三类是1521年之前死去的明武宗叔父,但又留有儿子存在的王爷,这只有一个,就是兴献帝(明宪宗第四子,朱厚熜的父亲)。朱厚熜有继承皇位的权利,同时父亲又早死,这样便于杨廷和与张太后控制他,进而巩固他们两人自身的权力,这样便选定朱厚熜顺继承皇位,同时朱厚熜的父亲又是所有健康长大的王爷中排第二位的,仅次于明孝宗,这也是朱厚熜继位最有利的因素。


综上所述,明武宗没有儿子、没有亲兄弟,就只能把皇位传给他的堂兄弟,杨廷和与张太后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就只能让明武宗堂兄弟中没有父亲在世的继位,这就只有一个符合条件——朱厚熜。

这样我们看到一个现象,杨廷和宣布传位诏书时,说朱厚熜兄终弟及继位,是遵从了《皇明祖训》,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上是精心选择的结果,所以在政治斗争中,权力的争夺是第一位的。

明武宗朱厚照生于辛亥年(1491年)甲戌月丁酉日申时,恰好是地支中"申、酉、戌、亥"。按照传统相术理论,这种连贯的生辰是大富大贵之命。然而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朱厚照驾崩,年仅三十一岁,无疑是对传统相术理论的一个巨大讽刺。

三股政治势力

因朱厚照玩心太重,还未及留下一儿半女的,在临终之前似有悔意,对身边太监说: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所误,非汝曹所能预也。意思说,病好不了了,皇位继承之事,交给太后与内阁大臣商议,并揽下无子嗣的过失。每逢政权更迭,不同政治集团关心之至,甚至暗箱操作,因为涉及到政治生命是否能得到延续。此时,朝堂之上有三股势力相互博弈,决定了皇位继承人:

1、武宗身边的亲信。代表人物是江彬,原为正四品蔚州卫指挥佥事。后靠钱宁引荐,加上为人精于骑射,长得魁梧,很合武宗的“味口”,成了武宗身边的宠臣,很快被提拔为正三品都指挥佥事,仗着武宗的宠信,为加强自己势力,调边兵入京。武宗末年,更是掌握京城数万部队。

2、当朝士大夫。以内阁大学士杨廷和为代表。杨廷和年仅19岁便成了成化十四年(1478年)的进士,此时已是历经三朝的重臣。无奈孝宗皇帝(武宗父亲)子嗣不多,过于溺爱,致使武宗玩心太大,身边围着一圈佞臣。根本轮不到杨廷和发挥才干,但其不肯依附宦官刘谨,且多次对武宗进行劝谏,所以在当朝士大夫中,颇有威望。

3、太后家族。以武宗生母张太后为代表。孝宗继位后,对于张皇后家族颇为优待,不仅两个弟弟封侯封伯,还为其家族建立家庙。张皇后两个弟弟也仗着皇后,在家乡作威作福,侵占了不少的土地,干了不少不法勾当。

兴王世子入选

如此,以内阁大学士杨廷和为代表的一帮士大夫,很想在更迭后的政权中,有一番大的作为,一扫武宗朝的乌烟瘴气。而以武宗生母张太后为代表的外戚,也想在更迭后的政权,延续富贵荣华。于是,两股政治势力的合流,为找到合适的皇位继承人达成共识,这个人便是后来的嘉靖皇帝朱厚熜。

1、符合朱元璋的《皇明祖训》: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是历朝历代“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皇位继承“基本法”。同时,还补充了两条:一,已被立为嫡子的,先薨于君父,皇位由嫡子长嗣继位。二,皇帝驾崩无子嗣,由嫡出长弟继位。前者案例是太子朱标病逝,皇位由皇长孙朱允炆继承。后者则成为朱厚熜继位的有力理论依据。武宗逝世,无子嗣,唯一胞弟朱厚炜又早殇。往上追溯,孝宗皇帝四弟,兴王朱祐杬世子,朱厚熜成了嫡出长弟。

2、其次,明朝对于藩王采取“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原则。说白了,就是只有名份而无实权的闲散王公。行动也受到严格限制、约束,连出城都得上疏请示。年少的朱厚熜封地,远在湖北安陆(湖北钟祥县),基本上与朝内宦官、外戚等政治势力没有私交。且朱厚熜时年15岁,政治经验不足,容易掌控,对于士大夫、太后家族没有什么威胁。

为登基铺平道路

彼时,虽然依附于江彬的边兵已被遣返,但其仍拥有数千家丁,不可小觑。杨廷和一面做通了司礼监宦官魏彬的“思想工作”,要其弃暗投明。一面对探听消息的江彬亲信安抚,“以温语慰之”。假借坤宁宫安装兽吻,要江彬入宫,一举将其擒获,为朱厚熜继位铺平了道路。因此,杨廷和被时人称为“救时宰相”。

后记

只不过,朱厚熜远不是太后与杨廷和所预想的那样,不久就为自己父亲的名份,掀起了一场大礼议。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欢迎点赞留言^_^

法律规定堂弟可以继承财产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法律规定堂弟可以继承财产吗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