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居住最长时间?是多久
对于外国人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最长时间?
对于外国人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最长分别是12个月、6个月。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监视居住期间派出所叫我报道,按法律我多少时间去一次?
我也来回答一下:
1、1星期1次很正常,法律并未规定去派出所报道的频率,具体要求由派出所自己安排。
2、监视居住最长时间为6个月,如果6个月内没有变更强制措施或没有起诉,则必须变更,要么解除监视居住变更强制措施,要么起诉,并经检察院批准后延长监视居住期。
3、解除监视居住并不代表没事,可能变更强制措施如逮捕,或者起诉,当然,也有可能检察院做出不予起诉的决定,那就是没事了。
4、解除监视居住一般由检察院做出,检察院做出决定后会通知公安局,然后公安局再通知你。
监视居住后多久不判就安全了?
一般监视居住是六个月时间,起算时间是按决定之日(公安机关填写日期时一般填次日的时间)。
但监视居住期间,被公安机关已送起诉,检察院做出了不起诉的决定时,监视居住就结束了;但如果检察院起诉后,案件送至法院,法官判决后,监视居住也结束了
一般是两年之内。
监视居住是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在监视居住期间,不停止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审理,从案件立案到结案,最快需要五个月,最长可达两年。
刑事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可以分为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以及审判阶段。
一般情况下,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
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
1. 没有固定的时间可以确定监视居住后多久不判就安全。这取决于案情的严重程度、证据的充分程度、被监视居住人的态度和合作程度等多种因素。
2. 监视居住是对嫌疑人或被告人的限制措施,是为了防止其逃之夭夭或以其他方式干扰案件的侦查和审判。被监视居住人在监视居住期间必须遵守规定,如无故外出、与他人联系等都会被视为违规,进而影响案件的审理进程。
3. 在监视居住期间,被监视居住人应积极履行法律义务,如如实供述所知、如实提供有关证据等,同时与律师保持有效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案件审理进展情况。
4. 在等待案件审理期间,被监视居住人可以适当采取自我教育和提升自身素质的方式,如学习法律知识、参加文化艺术活动等,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案件判决结果。
5. 如果案件在监视居住期间没有被侦破或审理完毕,被监视居住人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解除监视居住的申请,但需要证明自己已没有逃跑或干扰案件的行为。解除监视居住后,被监视居住人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如不得离开指定区域、报告行踪等,直到案件有了判决结果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