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过了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一审已超过诉讼时效胜诉二审还能胜诉吗?
一审已超过诉讼时效,并且在诉讼时被告方已经提出时效性问题,那么法院就会驳回原告的起诉,从而导致败诉,如果你不服再提起二审诉讼时,二审法院还会进行审查,如果还是立即通过诉讼时效,那会驳回你的上诉维持原判,所以说一审时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一审判你败诉,其实你不服再提起上诉还会是败诉的。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仅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依照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受理支持其诉讼请求。
什么意思,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没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在诉讼时效期满之后再提出诉讼请求。这种情况下,被告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在中国,民事诉讼时效期限一般为两年或者三年,不同的案件类型、权利主体和事件发生时间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时效期限的具体长度。例如:
- 以借款为主要内容的诉讼,时效期限为3年;
- 以保险合同纠纷为主要内容的诉讼,时效期限为2年;
-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诉讼,时效期限为5年。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民事诉讼时效期限也可以得到延长或者中止。例如:
- 当事人在时效期满前已经采取行动但未能实现诉讼请求的,可以申请中止诉讼时效期限;
- 民事诉讼标的物属于无主财产的,时效期限一般暂停;
- 被告逃避或者隐瞒的,时效期限得到顺延。
总之,超过诉讼时效期间是指在规定的诉讼时效期满后提起诉讼请求。因此,在民事诉讼中,需要注意合理利用诉讼时效期限,以免错失提起诉讼的最佳时机。
请问民事诉讼法的最长诉讼时效是20年,最后还有说到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延长。这里说的特殊情况是指哪些?
1、《民法通则》第三137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2、《民通意见》第175条第2款,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的“二十年”诉讼时效期间,可以适用民法通则有关延长的规定,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 3、《行诉解释》第42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4、《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证券公司保管客户资料义务,20年。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诉讼时效过了的法律后果是什么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