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财产权法律案例分析(著作财产权法律案例分析题)

法律动态 2025-07-01 1
著作财产权法律案例分析题介绍:
  1. 我国著作财产权修改的内容和意义?
  2. 我国著作财产权修改法律意义?
  3. 著作权卖绝后法律又规定新的著作财产权归谁?

我国著作财产权修改的内容和意义?

此次修改,加大了对于著作权侵权的惩治力度。赔偿金额由原来的“五十万元以下”上限修改为“五百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范围,既明确了最低赔偿金额,又把最高赔偿金额提高。

另外也规定“对故意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给予赔偿。”对故意侵权情节严重的规定了惩罚性赔偿依据。这次修改大幅提高了侵权行为的违法成本,对创作者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来说更有了要求赔偿的底气。

新修改的著作权法对于作品的概念也进行了新的调整,将“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条款修改为“视听作品”,扩大了作品的保护范围。现在在各大网络平台所创作的短视频只要符合著作权法对于作品的要求也可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此次修改也弥补了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发展所缺失的短视频作品保护规范。

此次修改还新增了执法部门对于侵权行为的查处措施以及手段。“主管著作权的部门对涉嫌侵犯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情况;对当事人涉嫌违法行为的场所和物品实施现场检查;查阅、复制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对于涉嫌违法行为的场所和物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修改的著作权法还明确,为保护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权利人可以采取技术措施。“本法所称的技术措施,是指用于防止、限制未经权利人许可浏览、欣赏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有效技术、装置或者部件。”即为了保护自身的作品权利,可以对作品采取一定的限制性的技术措施。

新的著作权法还有很多修改调整以及新增的亮点。此次修改使我国著作权法的内涵和要求更加具体化、规范化,也是既《专利法》修改后的另一大知识产权大法的修改。这也符合了我国近年来一直主张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宗旨和法治环境,也更便于我国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有关成员国进行商业贸易活动,接轨国际知识产权大环境。

我国著作财产权修改法律意义?

1、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法律制度。

2、著作权调整的范围很广,涉及到调整作者、国家、集体之间的利益问题平衡创作者和使用者的关系,即要充分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又必须给作者以限制,满足公众的需要。

3、著作权是一种无形的权利,同时是用有形物体现的,包括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因此著作权也是人权,又是一种财产。

因此,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著作权保护制度。

著作权卖绝后法律又规定新的著作财产权归谁?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即使著作权已经被出售或转让,作品所带来的未来的财产权仍然属于原作者或者其继承人。

因此,如果一个作品的著作权已经被出售并且绝版了,但该作品仍然带来了财产收益,这些收益应归原作者或其继承人所有。如有需要,您还可以咨询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以获取更详细的解释。

著作权卖断是指著作权人将自己创作的作品中的全部或部分权利,以书面形式出售给他人。一旦著作权被卖断,那么该作品的著作权归新著作权人所有,原著作权人不再享有著作权并不再享受该作品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法律规定,著作权作品的新权利人是著作权的受让人。即著作权人将其著作权转让给他人,他人就成为该作品的新著作权人,享有该作品新产生的著作财产权。因此,对于已经卖断著作权的作品,在法律保护期内,新著作权人拥有该作品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包括版权、署名权、修改权、发表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和放映权等。

简而言之,如果著作权人将其作品的著作权卖断后,法律规定该作品的新著作权人享有该作品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并能够获得该作品带来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