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征是什么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破坏特定设施罪区别?
所谓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
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包括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二、破坏特定设施、设备的犯罪
包括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客体要件: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2. 客观要件:表现为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并且具有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严重危害性。根据刑法规定,实施了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均构成犯罪。这些危险方法所侵犯的客体都属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财产的安全,都可以危害公共安全,应依法按照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
3. 主体要件:一般主体,少数犯罪如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玩忽职守罪等也有特殊主体。
4. 主观要件:主观方面,多数犯罪行为人对所实施的危险行为及危害结果持过失的心理态度,但也有一些犯罪是故意犯罪,如故意破坏公共安全罪就是一种典型的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或者财产为目的的犯罪。
总的来说,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标准需要考虑客体、客观行为、主体身份和心理状态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如果您需要更具体的帮助,可以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标准是指行为违反了国家关于公共安全的法律规定,造成了严重后果,危害了公共安全。
具体来说,行为人必须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并且该行为必须是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此外,行为人还必须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或过失,这是一种主观状态。最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必须造成了严重后果,例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综合以上四个方面,才能认定行为人构成了危害公共安全罪。
1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标准是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来判断的。
2 危害公共安全罪通常指的是故意破坏或者破坏可能导致公共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包括恐怖袭击、爆炸、纵火、破坏交通设施等。
3 认定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标准主要考虑行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后果。
主观故意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有意进行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而客观后果指的是这种行为导致了公共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或者造成了实际的危害。
4 此外,法律还会考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恶劣程度、行为的方式和手段等因素来判断是否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5 总的来说,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标准是基于犯罪行为的故意和后果,同时还会考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其他相关因素。
这样的标准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和秩序。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其认定标准主要包括:行为人必须具有危险方法,即采用可能造成危险后果的方法;
行为人必须具有故意,即明知会造成危险后果而仍然实施;危害后果必须是严重的,即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人身财产等方面造成严重威胁或者重大损失。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危险驾驶罪的区别是什么?
1、主观方面不同。危险驾驶罪在主观上持希望或放任的故意。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主观上是故意,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主观上为过失。
2、在是否要求出现危害结果上不同。危险驾驶罪是行为犯、情节犯,只要有醉驾或追逐竞驶的行为且情节恶劣即可,不要求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为危险犯。
3、在行为方式上不同。危险驾驶罪只包括醉驾和追逐竞驶两种行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要求实施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但犯危险性相当的危险行为。不应包括醉驾和追逐竞驶的行为。
4、量刑上不同。比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险驾驶罪是一种较轻的犯罪,没有发生危害后果,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都要求造成严重的后果。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征是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征是什么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