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立案程序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 民事诉讼案件,法院立案后多久通知被告,立案后程序是怎么样?
- 民事诉讼中从受理到立案需要多长时间?立案后如果想通过立案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是什么程序,需要多长时间?立案调解协议达成后,法院是否出具裁定书?
- 民事立案和行政立案区别?
- 民事起诉状怎么写才能立案?
民事诉讼案件,法院立案后多久通知被告,立案后程序是怎么样?
应当从立案之日起5日内把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根据第《民事诉讼法》一百二十五条规定:
人民法院受理原告其实立案之后,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在收到答辩状之后,应当在收到答辩之日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立案后程序:
1.接受
对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人员或材料的接待和收留的活动。
2.审查
对立案材料的审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已经接受的材料进行核对、调查的活动。其任务是正确认定有无犯罪事实的发生,应否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为正确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打下基础。
3.处理
公安司法机关对立案材料进行审查和必要的调查后,应分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民事诉讼中从受理到立案需要多长时间?立案后如果想通过立案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是什么程序,需要多长时间?立案调解协议达成后,法院是否出具裁定书?
1、法院受理立案的期限是7天。一般情况下当天就可以受理立案。
2、法院立案后,法官会通知当事人双方领取传票等待开庭。在开庭以前,如果当事人双方愿意调解处理的,法官会安排调解。
3、当事人双方在开庭以前达成调解的,由主审法官制作调解书,双方签字确认后就生效了。
民事立案和行政立案区别?
民事诉讼属于平等主体间的诉讼;而行政诉讼即平时说的“民告官”,是处理公民和行政机关纠纷的诉讼。其主要区别在于:
(1)适用法律不同,前者是民事诉讼法,后者为行政诉讼法。
(2)审理期限不同,民事诉讼的一审期限一般为6个月,而行政诉讼为3个月。
(3)举证责任不同,民事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而行政诉讼中,做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必须举证说明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否则就要承担败诉的风险。
(4)当然,两者之间也存在联系。如果行政诉讼法中没有规定的可以准用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条款。
行政诉讼是因行政纠纷而引起的,行政纠纷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纠纷。不属于此过程中的纠纷,就不属于行政纠纷,如某行政机关因建楼房购设备与建筑公司或者贸易公司之间发生的纠纷,就属于民事纠纷,对此纠纷只能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
民事起诉状怎么写才能立案?
根据民诉法规定,只要原告的起诉符合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属于法院受理民事案件范围,属于受诉法院管辖等条件,法院就应立案受理案件。
因此民事起诉状应写清楚如下内容:原告和被告的身份信息,原告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受理案件法院名称。
民事起诉状应当具备以下4项内容:
1、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址和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
2、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3、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实事和理由:在诉讼请求一项中,简要写明原告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解决的民事权益纠纷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分项逐一列出。要写得明确、具体、如要求损害赔偿、偿还债务、履行合同、要求与被告离婚、给付赡养费、继承遗产等等。请求应合理,切实可行。在事实和理由部分,应实事求是地将纠纷的基本事实经过写清楚。叙述事实时,要求用语文明,不要有谩骂性的、人身攻击性的词句,并尽可能列举确凿的证据。
4、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如果原告持有相关证据,可连同诉状一起提交法院;如果证据不在原告手中,原告应向法院提供证据的相关线索、证人的姓名和住所等以便于法院调查取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一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关于本次民事立案程序的流程是怎么样的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