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是两年还是三年

法律动态 2025-09-09 3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诉讼时效是两年还是三年的一些知识点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 民事诉讼期限是多少年?
  2. 欠款诉讼时效超过三年是否可起诉?
  3. 不适用三年诉讼时效的规定?

民事诉讼期限是多少年?

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典》生效时间是2025年1月1日)

欠款诉讼时效超过三年是否可起诉?

欠款超过三年仍然可以起诉。

1、对超过诉讼时效的借款,仍然可以起诉,只是如果被告抗辩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法院将判决败诉。

2、对超过诉讼时效的借款,仍然可以起诉,如果开庭时被告没有到庭,虽已超过诉讼时效,但被告没有以此抗辩,法院仍然会支持诉讼请求。

不适用三年诉讼时效的规定?

三年诉讼时效的规定主要适用于普通民事案件。以下情况不适用三年诉讼时效的规定:
1.刑事案件:刑事犯罪的追诉时效一般是较长时间,根据不同的犯罪行为,可能会有5年、10年或者无限追诉时效的规定。
2.行政案件:行政诉讼时效一般为6个月,可根据具体情况延长或缩短。
3.特殊法律规定:有些特殊法律规定了特定案件的诉讼时效,例如工伤事故、知识产权侵权等案件可能有不同的诉讼时效。
需要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和案件类型来确定适用的诉讼时效。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条: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第九百九十五条: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二、诉讼时效的特征有哪些

  1、诉讼时效不受当事人的意志控制并能发生权利消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2、诉讼时效具有强行性由法律规定的不得当事人自行约定或规定。

  3、诉讼时效的效果是期间与事实的结合。

  4、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但并非所有的请求权如物上请求权。

  5、法官无权主动释明并适用该时效的规定需要当事人提出适用该制度诉讼时效的起算,也即诉讼时效期间的开始,它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即从权利人能行使请求权之日开始算起。

  三、诉讼时效中断的适用条件

  (一)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事实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其特点在于均是当事人有意识的行为,包括起诉、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行为。

这些法定事由只要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出现即引起时效的中断。

  (二)中断诉讼时效的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均产生中断的法律效力。

而且诉讼时效中断的次数不受法律限制,也就是说,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期间,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

  (三)从诉讼时效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起算。从而法定事由发生之前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与重新计算的时效期间没有关系,在此种意义上,民法学称诉讼时效中断为根本性障碍。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诉讼时效是两年还是三年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