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是多少钱)

法律答疑 2025-07-16 1
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汇总:
  1. 什么是低收入家庭?
  2. 低收入贫困家庭认定标准2025年?

什么是低收入家庭?

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低收入标准的居民家庭。

例如,上海地区主要以家庭成员总收入达不到上海地区政府所规定标准的叫低收入家庭,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或继养关系并共同生活的人员。居民须有当地正式户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特困职工家庭可直接认定为城市低收入家庭,不再重复进行家庭收入核定。

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低收入标准的居民家庭。一户人家达到以下标准,就不是贫困户了,即两不愁三保障+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4000元。

两不愁:

1.不愁吃,能够吃饱饭,不挨饿;饮用水水质安全。

2.不愁穿,家里有应季的衣服、被子、鞋子。

三保障:

1.住房安全有保障,房屋结构安全,不是危房,没有倒塌的风险。

2.义务教育有保障,能够供家里的孩子初中毕业。

3.基础医疗有保障,就是家里一定要有钱买得起基础医疗保险。

低收入家庭是指该家庭的收入低于某个特定的贫困线或国家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其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生活和基本消费需求,生活十分困难。

贫困线是为了反映最基本的生活标准而设定的,通常包括食品、住房、医疗、教育、交通和其他必要的费用等,因此,低收入家庭也反映出了一定的贫困状态。在中国,低收入家庭通常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城市和农村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者人均年收入低于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

低收入家庭是指收入在国家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家庭,这个最低标准是国家政策规定的,也有可能是地区、城市或者县域定义的规定,因此不同的地方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

最低生活保障线是指一个区域内,政府规定的能够维持生存、基本生活需求的最低收入水平,包括住房、饮食、医疗、交通、教育、文化等方面。低收入家庭的定义可以根据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类型和不同收入水平制定不同标准。

低收入家庭因为收入水平较低,面临着生活困难、教育等方面的困难,需要社会各界关注和帮助,政府也对他们进行了相关的扶贫政策和帮助措施。

低收入贫困家庭认定标准2025年?

(一)国家评定标准

2020年1月5日,民政部下发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评估认定意见,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定。

1.工资性收入

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并扣除必要的就业成本,包括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劳动分红、津贴、补贴 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等。

2.转移净收入

指转移性收入扣减后的收入,包括赡养(抚养、扶养)费、离退休金、失业保险金、遗属补助金、赔偿收入、接受捐赠(赠送)收入等;转移性支出指居民对国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的经常性转移支出,包括缴纳的税款、各项社会保障支出、赡养支出以及其他经常转移支出等。

3.财产净收入

指出让动产和不动产 ,或将动产和不动产交由其他机构、单位或个人使用并扣除相关费用之后得到的收入,包括储蓄存款利息、有价证券红利、储蓄性保险投资 以及其他股息和红利等收入,集体财产收入分红和其他动产收入,以及转租承包土地 经营权、出租或者出让房产以及其他不动产收入等。

4.经营净收入

指从事生产经营及有偿服务活动所获得全部经营收入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收入。包括从事种植 、养殖 、采集及加工等农林牧渔业的生产收入,从事工业、建筑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文教卫生业和社会服务业等经营及有偿服务活动的收入等。

另外,规定的优待抚恤金、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奖学金、见义勇为等奖励性补助,以及政府发放的各类社会救助款物等不计入家庭收入。中央确定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十三五”期间暂不计入家庭收入。

(二)各地认定标准

1.江苏农村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

一般指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2倍,且财产状况符合当地相关规定的低保边缘家庭。同时明确低收入家庭“单人保”救助标准,做好与现有低保对象保障水平的衔接。对重残“单人保”,按照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60%发放低保金;对重病“单人保”,按照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百分之一百发放低保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