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后多长时间可以开庭

法律答疑 2025-07-23 6
立案后多长时间可以开庭汇总:
  1. 民事诉讼经济纠纷案一般在立案后多长时间开庭审理?
  2. 仲裁立案后什么时候开庭?
  3. 民事诉讼受理了,大概什么时间会开庭?

民事诉讼经济纠纷案一般在立案后多长时间开庭审理?

民事案件具体的开庭时间应该由法官进行告知,法律并无具体规定,但是需要在审限内开庭。

《民事诉讼法》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第一百六十二条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第一百六十三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仲裁立案后什么时候开庭?

【仲裁立案后开庭时间应在25日前后】

谢谢邀请!立案后多久开庭,由仲裁委安排确定,没有固定时间,但从司法实践经验来看,应该会在立案后25日前后开庭。

根据法律规定,仲裁庭受理后,应当在5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10日内提交答辩书,仲裁庭在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5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仲裁庭确定开庭时间后,应当在开庭5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以上法定程序走完后,顺利的话,需用时间在25日内。因为法律对审理期限有要求,所以法庭在法定程序顺利走完后尽快安排开庭时间的。

  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开庭的时间,只要仲裁庭在开庭五日前通知当事人,自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仲裁就是符合程序的。

如果您还有法律上的疑问,欢迎关注:讲法讲理 免费私信为你解答。

民事诉讼受理了,大概什么时间会开庭?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一、民事案件是否立案时效为7天;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定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七日内裁定不予立案并告知原告;

二、立案之后,五日内送达被告,被告拿到诉讼材料十五日内答辩。不提供答辩的,不影响开庭。简易程序,被告答辩后十五日内第一次开庭,所以,第一次开庭时间不得超过30天;立案三个月内会作出判决(当然,庭审查明事实真相以后,会先行调解,调解不成则出判决书)。普通程序是6个月之内。法定的例外、特殊性况除外


三、特殊性况需要延长开庭期限或审判期限的,需本院院长批准,并报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已经立案的民事诉讼,法院会过多长时间开庭?


法议网为您解答:


根据民诉法规定,一审民事案件如果是简易程序的必须在三个月内审结,一般程序的在六个月内审结。何时开庭审判员一般根据手头的案件多少要安排。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法议网丨一站式法律咨询服务平台 网址:www.59fayi.com 法律咨询热线:4006-158-168

民事诉讼受理了,大概什么时间会开庭?

多长时间不好说,可以说差异很大。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普通程序民事诉讼的审理期限是六个月,简易程序民事诉讼的审理时限是六个月,但是这个期限不包括取证和鉴定的时间,并且经院长批准还可以适当延长。

受理案件后多长时间开庭,一般有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属于正常情况,如果被告联系得上,事情不复杂,立案后法院会通知双方当事人到法院取开庭传票,然后一个月内法院就会安排开庭,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法官手头案子的安排,如果法官手头案子少很快就会开庭,如果案子很多,则会推后一阶段。

第二种情况是,原告起诉后法院立案,其中一方申请了司法鉴定,则法院会通知原被告到法院抽签决定鉴定机构,然后先走鉴定程序,鉴定报告拿到后再通知开庭,这样的话就会增加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有的时候鉴定人员认为鉴定时机不到需要延期(例如伤残鉴定,伤者病情还不稳定),则时间会拖得的更长。这样开庭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鉴定是否能及时进行。

第三种情况,如果被告故意玩失踪,联系不上,那就时间更长了。首先法院会给被告打电话通知到法院取传票,电话不通。然后法院通过EMS邮寄传票,被告玩失踪传票会退回,这样十几天就过去了,然后法院只能通知原告缴纳公告费公告送达,原告缴费后安排公告,公告刊出后两个月(外国人期限是六个月)视为送达,送达以后然后安排开庭,这样的话,如果没有别的事由,一般会在立案三四个月后开庭。

以上回答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