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内容是什么

法律答疑 2025-07-28 5
今天给各位分享不得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内容是什么的知识,一起来了解下吧!
  1. 2025年7月新规定取保候审的条件?
  2. 取保候审不得进入什么场所?
  3. 合同诈骗刑事案件在不能取保候审的情况下还有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吗?

2025年7月新规定取保候审的条件?

1. 目前还不确定。
2. 因为新规定需要经过立法程序,包括讨论、审议、公示等环节,可能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意见,所以具体的条件还需要等待官方公布。
3. 但是可以预测的是,新规定可能会更加注重被告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风险评估,同时也会更加重视对被告人的监管和管理,以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取保候审不得进入什么场所?

       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不能进入人民法院和检察院所规定的特定场所,比如车站、或者火车站等。

    (一)不得进入与其犯罪活动等相关联的特定场所;           (二)不得与证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同案犯以及与案件有关联的其他特定人员会见或者以任何方式通信;     

   (三)不得从事与其犯罪行为等相关联的特定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合同诈骗刑事案件在不能取保候审的情况下还有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吗?

合同诈骗案的量刑是根据诈骗数额结合犯罪情节综合考量的,判处三年以下有限徒刑的的,是诈骗金额不大,情节显著轻微的,还适合缓刑,比如合同形成之前,的确事出有因,但签定合同后,又收了别人履行合同的保证金,但就几万块钱。

后来事情没有象之前我陈述的那样发展,而且完全不在我的掌控之中,我成了事实上的合同诈骗,但情节没有特殊之处,比如资金不属于国家资金,也不是扶贫,救灾,治病等特殊款项,这种情况可能判三年以下。

诈骗罪法官的裁量空间很大,法律是这样规定的,诈骗数额五万元以下属于数额较大,没有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适用缓刑。

诈骗数额五十万为数额巨大,一般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诈骗金额五十万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判处无期徒刑。都可以并处罚金。

情节是指犯罪动机,使用的手段,造成的后果。

情节特别严重,法官判决会使用上线,比如十年以下判你十年,下线好比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判四年。

情节分析,诈骗的资金源,如国家资金,扶贫款,救灾款,专项资金,学生的学费,住院病人的住院费用,只要沾上,就属于情节特别严重。这属于犯罪动机,知道资金来源是不能染指的还要施行诈骗。

犯罪手段,比如一开始就使用假身份,编造假项目,私刻公章,炮制假公文等,

后果:如因诈骗行为引起的,大学新生被骗光学费而跳江自杀。公益项目款项被骗项目烂尾。诈骗行为间接造成重大事故,或者给社会带来恶劣影响,都属于情节特别严重。

公安机关拒绝取保候审,犯罪证据肯定充分了。

能否取保候审和判处刑罚的刑期没有必然的联系。取保候审有法定的条件,只有符合这些法定的条件,才能取保候审,具体什么的条件在网上一搜有的是介绍,这里不不再介绍。判处刑罚跟诈骗的数额大小、犯罪的手段、犯罪的情节、悔罪的表现,有无自首、立功等情况有关,还跟在犯罪中的作用是主犯还是从犯有关,如果积极赔偿了受害者的损失并取得了受害人的谅解,也可以成为酌定从轻处理的理由。总而证言之,不要受取保候审条件中,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条件的误导,二者没有多少必然的联系。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不得取保候审的法律规定内容是什么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