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产保险法律(人民财产保险法律援助电话)

法律答疑 2025-07-03 1
人民财产保险法律解析:
  1. 我国法律对保护财产权是怎样规定的?
  2.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是哪年?

我国法律对保护财产权是怎样规定的?

要较好地解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先了解我国财产权的种类及有关规定。

一、财产权的分类——物权、债权和综合性权利

(一)物权

1.自物权(所有权)。包括:

——物权变动;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共有制度;

——相邻关系。

2.准物权(占有):事实状态/事实管领力。

3.他物权。包括:

(1)用益物权。包括:

——建设用地使用权(城市);

——宅基地使用权(农村住的问题);

——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吃的问题)。

——地役权(城市+农村);

(2)他物权。包括:

——抵押权;

——质押权;

——留置权。

(二)债权。包括:

1.意定之债;

——单方允诺之债;

——合同之债。

2.自然之债(不完全债权)

3.法定之债:

——侵权之债;

——不当得利之债;

——无因管理之债;

——缔约过失之债。

(三)综合性财产权利。包括如下方面涉及到财产内容的权利:

1.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

2.继承权。遗产的取得以人身性为前提。

3.成员权或称社员权:股权=资产收益权+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权。

二、我国对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总的来说,我国对财产的保护有一个严密而比较完善的保护体系。总体框架而言,是由宪法、法律、司法解释及国家政策等共同构建成一个牢固的防护墙。

在这个框架内,还划分刑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和知识产权法等”若干版块”,由专属的”卫土”进行护卫。其中:

——民法方面最为庞大。具体而言,包括了民法总则、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行为法、继承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等等。

——在刑法上,也专门规定了侵犯财产的多种犯罪,如盗窃罪、抢劫罪、抢夺罪及相关司法解释等等。

——在行政法及其他法律方面,有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法、森林法等法律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规定、司法解释及国家有关政策等规定。

简而言之,我国在财产权的保护方面,目前己有比较完备的保护体系。尤其是在综合性财产权利方面,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这个问题太大了!在大学法律专业可以开好几门课了:物权法、债权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侵权法。

如果想概括了解,可以直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提出问题时,建议还是提的比较具体为好不宜提这么大的问题。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是哪年?

国家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继承权,首次写入是在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体现了公民私有财产入宪重大意义。

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修正案表明;我国在宪法中首次确定私有财产的地位,确立私有财产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是在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确立的。根据宪法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的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这一保护措施为个人财产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确保了公民的财产安全和继承权利的合法性。

这一条款的确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