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借款合同范本内容是什么
合同是以什么主体之间订立的民事协议?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订立的民事协议。【法律依据】《合同法》第二条【合同定义】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简述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自订立的合同的类型?
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订立以下合同:
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事实的纯获利益的法律行为有效,比如:接受奖励、赠与等。
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事实与其年龄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合同有效。比如:7岁的小孩用零用钱买的棒棒糖,坐公交等。
1)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合同(举例:小额民间借款、一般社会事务中的合同)或者纯获利益的合同可独立订立,不论法定代理人是否同意
2)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合同,由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有效。追认行为不因减损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本人利益而无效
3)经法定代理人代理的行为一般有效。法定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减损被代理人利益或者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行为(如订立遗嘱)无效
法院裁判:
在法院裁判关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行为是否有效时,一般需要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智力等状况进行判断,因此:
1)如限制行为能力人本人实施行为时有意规避自己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事实(如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身份证为自己办理有关事务),以至于相对人认为其有实施本行为的能力的,法院可能判决该行为有效
2)限制行为能力人较大额借款时,如果其有借款的明确目的和用途,则法院可能认定其具有辨别此行为的能力,从而认定其(或其监护人)应当承担还款责任
民事赔偿协议书由谁写?
民事赔偿协议书通常由双方当事人共同起草,或者由律师或法律顾问起草。在起草过程中,应确保协议内容符合法律规定,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赔偿金额、方式和期限等具体事项。
在达成协议后,双方当事人应在协议书上签字或盖章,以确认协议的有效性。
在某些情况下,如涉及较大金额或复杂纠纷,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民事赔偿协议书应由主张民事权利的一方当事人撰写,通常情况下是受到侵权损失的一方。在撰写民事赔偿协议书时,应明确侵权人的姓名、住所、侵权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后果,以及主张的赔偿金额和支付方式等事项。
同时,对方当事人应在协议书上签字或盖章,表示对协议的认可和同意。
民事调解书与调解协议的内容有差错,该怎么办?
首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以民事调解书与调解协议的原意不一致为由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异议成立的,应当根据调解协议裁定补正民事调解书的相关内容。而本案民事调解书与调解协议完全一致,因此,民事调解书不存在补正之说。如法院裁定补正为15万元,那么原告认为民事调解书与调解协议的原意不一致,要求法院再行补正,法院则无法作出解释;其次,调解协议也不存在笔误之说。调解协议系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其实质是当事人之间就赔偿问题达成的一种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后即生效。即使存在错误,也应由当事人双方决定是否重新补正,而不应由法院依职权补正。不能认为本案民事调解书出现笔误。 首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以民事调解书与调解协议的原意不一致为由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异议成立的,应当根据调解协议裁定补正民事调解书的相关内容。而本案民事调解书与调解协议完全一致,因此,民事调解书不存在补正之说。如法院裁定补正为15万元,那么原告认为民事调解书与调解协议的原意不一致,要求法院再行补正,法院则无法作出解释;其次,调解协议也不存在笔误之说。调解协议系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其实质是当事人之间就赔偿问题达成的一种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后即生效。即使存在错误,也应由当事人双方决定是否重新补正,而不应由法院依职权补正。 如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应由被告申请再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本案显然不存在违反法律的情形。 而调解违反自愿原则包括两种情形: 一是调解的进行违反当事人程序意义上的自愿, 二是调解协议的达成违反了当事人实体意义上的自愿。 违背当事人程序意义上自愿是指法院强行调解。调解违背当事人实体意义上的自愿原则是指双方当事人经法院调解达成的协议,不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如调解协议的内容多为当事人被迫接受,或因重大误解而接受。本案被告因对审判人员存有一定的依赖,而未仔细核对调解协议,调解协议的内容显然不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因此,被告可申请再审,由法院再审后撤销调解书,重新作裁判。
关于民事借款合同范本内容是什么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