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行政诉讼要符合哪些条件
如何对起诉行政案件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第三项的规定,提起行政诉讼应当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也就是说,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其诉讼请求应当是明确和具体的,要指向具体的行政行为。
以征收土地行为为例,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征收土地行为包括审批、备案、公告、补偿、安置、实施等一系列行为,涉及到不同级别的行政机关及多个部门。
人民法院受理请求确认征地违法的案件,应当要求原告明确对征收土地过程中的哪一个行为提起行政诉讼。
提起行政诉讼应当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当事人起诉行政案件,可以根据具体案情提出以下类别中的一项或多项诉讼请求:
(一)请求判决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为;(二)请求判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三)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四)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无效;(五)请求判决行政机关予以赔偿或者补偿;(六)请求解决行政协议争议;(七)请求一并审查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八)请求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九)其他诉讼请求。当事人未能正确表达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释明。
民事判决不是房产权利人,可提行政诉讼要求吗?
表述不是很清楚。你是问经民事判决,确认你不是房产权利人,也就是说,在有他人与你发生房屋产权争议的情况下,法院没有把房产判给你,对此能否提起行政诉讼?如是这意思,那可明确回答你:不可以。行政诉讼是针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是针对法院的判决及裁定。对法院判决不服的,通过上诉(针对未生效判决、裁定)、申诉(针对生效的判决、裁定)方式处理。如果是房管局裁决你不是房产权利人(这种情况既可能有争议对方,也可能没有,只是登记的事项不明),你不服,那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的请求应该是几个?
广义上的诉讼请求是向法院提出的,要求法院予以判决的请求(当事人希望法院对其请求做出与之相应的确认、给付、形成这些具体的判决)。而下一的请求仅仅指原告向被告主张的法律上的利益。
因此要说行政诉讼的请求有多少种,这个可以是无数种,只有行政机关通过行政行为影响或不影响当事人的利益,只要当事人认为影响就有权提出行政诉讼,至於请求像什麼恢复原状、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等。 诉讼的形式就有3种,即:确认之诉,变更之诉,给付之诉。
行政诉讼流程及规定?
行政诉讼案件全部诉讼流程
一、起诉
1、起诉的条件:
(1)原告认为法人、公民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犯。
(2)被告必须明确指出具体所做的行政行为的组织。
(3)有具体的证据以及诉讼请求。
(4)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并且是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5)必须提前经过了复议程序。
(6)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起诉。
2、起诉的方式:书面形式,按照相应要求书写起诉状,才能开始诉讼程序。其主要内容包括:
(1)当事人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等。原告人的组织名称住址以及代表法人的情况。
(2)诉讼的请求以及证据事实和原因
(3)根据事实的来源和内容,证人的信息。
(4)接受该起诉的人民法院的名称和具体日期。
二、受理
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状之后,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起诉进行审查,如果认为其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话,可以决定立案审理。受理与否,是要按照国家审批权对该行为审查的单方面行为结果所决定的。
三、审理
(1)审理前准备:人民法院决定立案后,在立案那天起五日内,将起诉状的副本发送给被告人,被告人需要在收到那天起十五天内将有关的证据以及规范性文件交到人民法院,并且提交答辩状。答辩状通过人民法院在五日内将副本发送给原告开庭时间地点需要通知当事人以及有关诉讼参与人。对于公开审理的安静,应该公告当事人姓名、案件缘由以及开庭的时间地点。
(2)开庭审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陈述行政观点矛盾:原告、被告、第三方,接着举例证明,或者物质证明,最后当事人陈述。
(3)合议庭评议和判决:在上面说讲的审理之后,合议庭的人员会进行评议,对于判决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达成共识之后有院长审批。该过程不公开,少数服从多数,不同意见应该被记录。判决是经过开庭审理,合议庭评议之后,依据事实,已法律为标准进行裁判的行为称判决。
关于本次提起行政诉讼要符合哪些条件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