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属于法规吗(劳动合同法属于法规吗)

法律观点 2025-07-15 16
劳动合同法属于法规吗介绍:
  1. 劳动法中的冲突概念?
  2. 电子版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
  3. 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和法律责任应当如何认定?
  4. 劳动合同有某条不合理的话,签了是否有效?

劳动法中的冲突概念?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规定冲突,那么以劳动合同法为准。

  我国的劳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最新立法为2012年的《劳动合同法》,需配合使用)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修正。

电子版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

电子劳动合同有效!

依据如下:
2020年3月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函》(人社厅函〔2020〕33号)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你局《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劳动合同管理电子化工作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采用电子形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采用电子形式订立劳动合同,应当使用符合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可视为书面形式的数据电文和可靠的电子签名。用人单位应保证电子劳动合同的生成、传递、储存等满足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确保其完整、准确、不被篡改。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和上述要求的电子劳动合同一经订立即具有法律效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电子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具有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十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第十一条 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第三条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

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

前段时间人社部发文认可电子劳动合同

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关系和法律责任应当如何认定?

回答:如果员工在入职30日之内,单位未予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属于严重地违反法律法规,不但躲避不了法定的义务而且还会因此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甚至还要承担沉重的法律责任。

员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可以认定存在劳动关系:(一)工资支付凭证;社保缴费凭证(二)单位的工作证;服务证(三)劳动者填写的《招聘登记表》和《报名表》(四)考勤表亿录(五)真它劳动者证言等材料。

提醒过完年求职的朋友,在入职之后一定要与单位签定劳动合同,避免日后麻烦多不好处理。

劳动合同对劳动者和单位都具有保护作用,一旦发生纠纷,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个人受到损失。同时最后裁决依据的会是事实劳动关系,企业也可能受到损失,同时单位的声誉也会受到影响。

劳动合同有某条不合理的话,签了是否有效?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认为有某些条款不合理的,可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已经签订的有不合理条款的劳动合同,违法的条款无效,其他有效的条款继续合法有效。参照《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条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