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民事裁定是指什么
民事裁定书下达后意味着什么?
通俗的讲法院下达了民事裁定书就意味着案件审理的结束,不能再行上诉,是终裁。当事方要安照裁定来履行义务,否则法院可通过执行庭进行强制执行。而判决书意味着当事方对判决有意义,可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上诉。裁定书是在得到当事人各方同意后的结果。
民事裁定书下达后表示法院对当事人的起诉行为给予审理,且作出裁定的法律行为,这种裁定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原被告必须按照裁定书的内容去准确执行,如没按裁定书内容的要求执行,法院可以强制执行,以维护其民事裁定书的法律效力的尊严性。
民事裁定书是什么呢?
是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或者生效民事判决执行过程中,就有关诉讼程序和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一种处理。以法院民事裁定书方式作出。除了驳回起诉,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裁定,当事人不服可以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外。其它裁定当事人不服的,只能申请复议,不可以上诉。
裁定是指审判机关在诉讼过程中,就诉讼程序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处理决定。分书面和口头裁定两种。
在中国,裁定由人民法院使用;裁定只适用于在诉讼过程中出现的程序问题和部分实体问题。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一审裁定,在法定上诉、抗诉期限内不发生法律效力。
中级、高级和最高人民法院的二审裁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审裁定,是终审裁定。法院裁定书是审判机关为处理诉讼程序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而依法制作的诉讼文书。
在我国,依法准许上诉、抗诉的裁定,应当制作裁定书。二审的裁定一般也要制作裁定书。裁定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裁定的事项、理由及其他应予裁明的事宜。
例如中止诉讼、终结诉讼、驳回管辖权异议、对起诉的不予受理、驳回起诉、不予执行、撤销仲裁裁决、先予执行、财产保全或者行为保全、确认或不确认人民法院国家赔偿、补正裁判文书的笔误、准予或者不准予撤回起诉/上诉、发回重审、驳回案外人异议…… 但是,有部分实体法律关系的处理也用裁定书,例如刑事二审维持原判的,减刑、假释,死刑/死缓的复核。
民事裁定书和民事判决书区别?
民事裁定书,即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和执行民事判决的过程中,为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就程序问题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是应用写作中常见的一种文体。
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和经济纠纷案件的过程中,就当事人的实体方面的问题依法作出的书面决定。
关于法律规定民事裁定是指什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