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包括哪些
我国刑法根据犯罪所侵犯什么把犯罪分为十大类?
我国刑法上通常将犯罪客体分为三种: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亦即我国刑法所 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整体;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 犯的客体,亦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 一方面;直接客体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 关系,亦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某种具体的社会关系。
犯罪的 直接客体揭示了具体犯罪所侵犯社会关系的性质以及该犯罪 社会危害性的程度。研究犯罪的直接客体,对于区分各种具 体犯罪的界限,量刑中决定刑罚的轻重,具有重要意义。根 据具体犯罪行为危害具体社会关系数量的多少,犯罪的直接 客体可以划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一般而言,一种犯罪 行为只直接侵犯一种具体社会关系,如杀人罪、诈骗罪。这 种犯罪的直接客体即为简单客体,或称单一客体。有的犯罪 行为直接侵犯两种以上的具体社会关系,如抢劫罪,不仅直 接侵犯他人的财产权,而且直接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这种 犯罪的直接客体即为复杂客体,或称多重客体。
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什么?
你这个问题是指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中领域包括:领陆、领水、领空、悬挂本国国旗的船舶以及航空器(无论位于哪里)、我国驻外使领馆内。
另外,刑法中规定的犯罪,只要犯罪行为或犯罪结果中的任何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就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有几个特例要注意,就是港澳台地区,当然也是我国领域,但不适用我国大陆刑法;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人也不适用我国刑法,他们的刑事责任问题要通过外交途经解决。我国刑法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行为?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什么是刑法告诉,没有告诉或撤销告诉?
告诉, 特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控告犯罪人及其罪行,并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编第七章:“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 告诉的才处理是指只有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要求对犯罪人追究刑事责任时,人民法院才能受理,如果有权进行告诉的人不告诉,法院则不能受理。刑法第九十八条规定:“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等刑法规定的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给予什么处分?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27条、第30条和第34条结合起来看,可理解为在发现党员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后,应给予撤职以上处分。解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27条规定,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刑法规定的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在执纪实践中,对于涉嫌故意犯罪且可能被司法机关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或者被单处或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一般可以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涉嫌过失犯罪,可能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一般也可以给予开除党籍处分,以与移送司法后的司法处理结果保持协调。
对于涉嫌犯罪但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可能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于刑事处罚的,则可以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对党员是否涉嫌违法犯罪、涉嫌犯何罪、司法机关可能作何处理有不同认识,争议较大的,也可以先依纪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在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前,至迟应当在人民法院二审终审判决前,依据司法机关对党员涉嫌违法犯罪处理意见作出纪律处分。
如果移送司法前已经给予开除党籍处分,但在司法审判中作出无罪判决的,应当根据司法审判结果重新作出相应处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刑法中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包括哪些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