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养的父母应该怎么起诉她

法律观点 2025-08-17 7
大家好,关于生而不养的父母应该怎么起诉她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生而不养的父母应该怎么起诉她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 儿子不养老人,女儿能起诉吗?
  2. 电影《何以为家》中,面对生而不养起诉自己父母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看待的?

儿子不养老人,女儿能起诉吗?

儿子不赡养母亲, 女儿是不可以告他的。只能以母亲的身份起诉。

主张赡养费的主体应该是父母,而不是兄弟姊妹。故此,要起诉的话,也需有父母起诉。补充:父母痴呆,无民事行为能力,子女可作为父母的代理人,进行起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第十五条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电影《何以为家》中,面对生而不养起诉自己父母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看待的?

1:不是什么人都配当父母,建议给不适合的做绝育手术。

2:希望国家加强立法,约束父母,保障儿童的权益和人身安全。

3:社会应该多给予关怀,定期走访可疑家庭。

4:从我们自身做起,努力做一个好父亲好母亲,不要让自己孩子沦落成电影中赞恩那样的处境。

告诫那些还没准备为人父母的,请做好措施。而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请你们善良。

生而不养有很多个层次,像电影《何以为家》中出现的情况不但是、生而不养,而且还因为自己没有工作,将生活的压力转嫁到孩子的身上。起诉父母不单单是因为养不起,更多的是因为这个家庭中孩子的人权被父母剥夺了,赞恩看到妹妹来月经了,紧张的不行,因为他知道,这一但让父母知道了,就意味着妹妹要被卖掉了。最后,妹妹还因父母的这一行为失去了性命。

赞恩的反抗没有换来任何的结果,所以他才离家出走,离开这个没有爱的家,如果没有碰到那对黑人母子,他可能会认为世界上的父母大都如此吧,但是黑人妈妈给孩子的爱他是看在眼里的,这是他从来都没有感受过的。

所以,起诉父母,这是赞恩对自己和自己家庭中孩子最大的保护,让父母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从来都不是成人的附属。

如果只是单纯的养不起,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似乎还有原谅的可能,但,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养不起的问题了。

最近,老胡也看了这部电影《何以为家》,它讲述了一位12岁的男孩赞恩,在目睹妹妹被父母卖掉后,伤心、失望与愤怒的他实在无法再忍受自己父母的养育方式,不仅承担照顾妹妹的责任,还把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

120分钟的电影观赏过程中,有一幕令我记忆非常深刻,就是当12岁的赞恩站上法庭状告自己的亲生父母事,法官问他为什么要来的时候,他回答“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从小因为缺乏正常的引导,所以赞恩一边为了生活摸爬滚打,一边满嘴脏话,还学会抽烟,甚至有偷窃行为。而他的父母,不是用暴力解决问题,就是用欺骗的手法来哄骗赞恩,让他小小年纪就独自面对这个危险的世界。

在法庭上,12岁的赞恩还说了一句话: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或殴打、链子、管子、皮带。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你这个垃圾’。”

到底是经历过怎样的绝望,才会让一个12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

究竟什么是亲子关系?

01、亲子关系,应该包含三个维度


所谓的亲子关系分为三个维度,一是角色、二是边界、三是模式。

首先,家长是孩子生命中的什么角色?

  • 最初级是养育者,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基本的生活条件;
  • 再者是责任人,把抚养儿女当成一种亲子责任;
  • 再深一级则是亲子教育者,这一层面的父母通常会考虑到孩子的培养,未来他们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而这也需要父母给予更多的物质保障。

也有一些家庭会搞混彼此之间的关系:“孩子需要照顾父母,充当着大人的角色。”

第二,亲子之间必须认清边界。

家长与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有的父母就是无法离不开孩子,甚至还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强行入侵孩子的边界,体验一种掌控自家孩子所有事情的感觉。因为只有这样做,他们内心的焦虑感才会被消除。

但孩子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思想,拥有自主能力。例如,天冷了到底要不要穿秋裤,今天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可如果父母强行入侵孩子的边界,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得到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尊重,自然而然,孩子也就不可能心甘情愿听从父母的话。

第三,亲子之间必须找到健康的相处模式。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控制与服从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提各种要求,希望孩子满足自己的期望。甚至到最后会形成一种相互对立的关系。比如,常有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怒吼,“你这个讨债鬼。”这就是典型的对立亲子关系。

而健康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把对方视为合作者。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其实都是第一次做这个角色,大家都会有不足的地方,也会有各自的功课。当双方一起投入和时间,投入精力,才能共同促进,共同成长。

02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第一,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很多人经常说,“孩子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对于这种说法,我有点不太认同。

我认为,孩子只是借由你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的。他是有血有肉的个体,他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虽然他现在还很弱,需要父母的保护,支持和陪伴,但他总会长大的,总是需要离开父母的。

真的把孩子认为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的父母,可能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缺乏边界感。

即使,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再亲密,那也是我和你的关系,不是我和他的关系。这里的“他”,是指父母想象中孩子的模样,并不是孩子真实存在的样子。

既然孩子是一个个体,那么他必然如你一般拥有自己的世界,拥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我知道,当一些孩子放开父母的手,走向别人,去跟别人互动时,父母的内心会有一些小失落,这是正常的。但孩子是需要成长的,他要和更多的人建立关系,最后才能顺利地融入社会和人群中。

所以不管孩子现在是0岁还是20岁,我们都放手让他们去探索自己的世界吧。

第二,关系是两个人之间的。

亲子关系一定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的,而不是我和一个工具之间发生的。把孩子当成人和把孩子当成工具,结果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把孩子当成一个工具,那你们的亲子关系很可能是共生的模式。当你把孩子当成另一个你时,可能你们之间也就不存在关系了。只有承认孩子是一个个体,关系才会发生。

当然,有些父母会觉得,共生状态带来的体验是非常好的。

一岁以内,孩子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依赖父母,带给了父母的很多存在感和满足感。一岁之后,孩子慢慢地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跑,对父母的需要就不会像婴儿时期那样了。

有的父母在孩子开始会走路的时候就开始焦虑,担心孩子会磕着,碰着,呛着等等。实际上,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是父母想跟孩子形成共生的状态。

第三,学会和孩子合作。

在谈主要观点之前,我先把“合作”这个概念阐述一下。

什么是合作?合作是指,父母有父母的东西,孩子有孩子的东西,我们合作起来实现互惠共赢。

我有个来访者,她曾经跟我抱怨过自己的孩子,她说孩子来吸母乳时总会弄疼她,让她觉得很不舒服,感觉孩子在吸自己的血。

我问她:“孩子在吸你奶的时候,你有没有感受到你自己有一些快乐和满足的感觉?”她一听这话,非常愤怒,“怎么可能?一点都没有,我没有感觉到半点的愉悦。”

妈妈彻底地否认了孩子带给她的东西,这不是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有点像是一个自私的人总是在想你付出了什么,但否认自己获得的东西。

合作是能肯定两个人之间价值的,当你带着合作的心态去跟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时,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做起来都很轻松,也很事半功倍。

如果父母只谈自己的付出,否定孩子带来的价值,那这不是合作,更像是对孩子的施舍。

当你发现自己正处于不健康的亲密模式中时,重建亲子关系或许值得你一试。

调整关系,在任何时候都不晚。

< the end >

作者介绍 胡慎之,知名亲子关系专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向日葵爸爸。新书《陪孩子度过生命第一个三年》、《父母的教养,孩子的成长》京东当当热销中。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生而不养的父母应该怎么起诉她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