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中止的法条是什么
诉讼时效中止发生在最后六个月怎么计算?
在诉讼时效中止发生在最后六个月的情况下,计算方法如下:首先确定诉讼时效的截止日期,然后从截止日期往前推算六个月。诉讼时效中止发生后,从中止发生的日期开始重新计算诉讼时效,直到新的截止日期。这意味着中止发生后的六个月内,诉讼时效不会继续流逝。请注意,具体的计算方法可能因地区和法律体系而有所不同,建议咨询专业法律意见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诉讼时效中断的简短案例?
诉讼时效中断有三种:第一,权利人向有权机关和单位主张权利。第二,权利人向债务人主张。第三,债务人自己承认或者认可债务。以上三种都会引起债权的诉讼时效中断。
举个常见的例子,甲借了乙钱,约定了一年后还,到期未还。过了三年多,甲才想起来找乙要,乙不给,甲起诉到法院,乙可以以诉讼时效抗辩,甲要承担败诉责任。如果在这三年多时间里,甲主张过,就回引起诉讼时效中断。
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区别有哪些?
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是民法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概念,两者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概念不同: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因法定事由的发生,导致诉讼时效暂时停止计算,待中止事由消失后继续计算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内,由于法定事由的发生,导致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起因不同:诉讼时效中止的起因是因为诉讼时效期间内发生了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中断的起因是因为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了请求或承诺。
法律效果不同: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律效果是中止期间暂停计算诉讼时效,待中止事由消失后继续计算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果是重新计算诉讼时效,即以前已经经过的诉讼时效期间不再计算,从中断事由消失后重新计算诉讼时效。
是否可以多次发生: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发生一次,即只能暂停计算诉讼时效一次;而诉讼时效中断可以多次发生,即诉讼时效期间可以多次重新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适用条件和法律效果都有相关法律规定,权利人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 (1) 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由于当事人主观意志以外的情况,而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则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即当事人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行为。
(2) 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而诉讼时效中断则可发生在时效进行的整个期间。
(3) 诉讼时效中止是时效完成的暂时障碍,中止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待中止事由消除后时效继续进行;而诉讼时效中断则是时效完成的根本性障碍,中断以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以后重新起算,故中断前后实际上是两个诉讼时效。
例如:权利人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电线短路而发生火灾,属于意外事件,却不构成中止事由,属于诉讼中断。
但义务人一方如发生意外事件,则可以构成中止事由,属于诉讼中止。 拓展资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 “其他障碍”,诉讼时效中止:
(一)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二)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三)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 (四)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诉讼时效-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时效中断情形是?
关于诉讼时效的中断,这个要看《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具体到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中,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1、肇事方作出承诺。
2、受害方提出要求。
可以简单理解为如果这两项中的一项能够落实,可以视作双方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就不需要形成诉讼,这样可以节约司法资源。而诉讼时效的中断,就是为了促成双方达成协议,保护受害方利益,继而有了诉讼时效中断。
在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期间,诉讼时效是不进行的,而当双方当事人无法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或达成的协议无法履行时,诉讼时效将继续计算。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诉讼时效中止的法条是什么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