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状立案后多长时间能开庭
法院立案后需多长时间开庭?
应当从立案之日起5日内把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符合立案条件的,法院在你提交起诉状后7个工作日内就应当给你立案,开庭简易程序3个月内判决。这个需要了解具体情况了才能作出准确的分析,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到人民法院起诉,应当审查是否符合条件,符合条件的,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 人民法院受理原告其实立案之后,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在收到答辩状之后,应当在收到答辩之日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法院立案多长时间开庭?
法律对什么时候开庭没有规定,由各法院自行决定,但对什么时候审结有相关的规定
一、民事案件:
1、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2、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3、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九条和第一百六十一条
二、刑事案件:
1、如果是简易程序,则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2、如果是普通程序,则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3、法律依据:
1)《刑事诉讼法》(2012修正)第二百零二条 【公诉案件的审限】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刑事诉讼法》(2012修正) 第二百一十四条 【简易程序的审限】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三年的,可以延长至一个半月。
三、行政案件:
1、如果是简易程序,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2、如果是普通程序,则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3、法律依据:
1)《行政诉讼法》(2014修正) 第八十三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行政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审结。
2)《行政诉讼法》(2014修正) 第八十一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开庭时间各地法院都不尽相同,例如郑州金水法院和高新法院案件量比较大,虽然在立案庭已经提交过材料,但是立的却是诉调(民调案号),会向当事人邮寄起诉状、答辩通知书等诉讼文书,安排鉴定事宜,然而这个阶段不计算审理期限,一般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要求三个月内审结,如果你的案件迟迟不处理,很可能是因为你的案件在诉调阶段排队,还未转为正式立案(一般为民初案号)。
如果法院案件不多且当事人都能送达到或者当事人约定了送达地址,一般适用简易程序(审限为3个月)的案件会在正式立案后一到两个月内就会安排开庭。如果案件涉及司法鉴定或者案件较为复杂,可能就适用或者转为普通程序(审限为6个月)审理,开庭前法官会组织当事人进行庭前质证,此时开庭时间就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及法官工作进度安排。
总之,开庭时间法官具有很大自主权,如果当事人比较着急,可以去找承办法官沟通,推进一下案件进展,让法官尽快安排开庭,我们代理案件,一般会在立案一个月内就会找承办法官沟通,看看案件送达情况、被告有无提交新证据等,提前做好庭前准备工作,从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感觉回答不错,请记得点个赞哦☺,如有法律问题可以点击关注并私信我。
1、可找律师代写,亦可自行书写;2、一般一个月后安排开庭,简易程序三个月,普通程序六个月内判决;以法院的通知为准;3、对法律不太清楚的,建议委托律师代理案件。 延伸阅读:根据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一)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二)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三)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需要补充调查的;(四)其他应当延期的情形。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开庭时间是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开庭具体时间肯定在案件的审理期限内,以民事案件为例,简易程序3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在6个月内审结。
一个案件从立案正式进入法律程序,法院需要在一个星期内把传票发给被告,被告收到法院传票依法至少也有15天的答辩期,加起来就是22天,因此如果是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从立案到开庭,一般在一个月这样。如果是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传票送达被告,法院一般指定被告有一个月的举证期,因此开庭时间从立案到开庭至少也要经过37天。
上述最短的开庭时间是在法院送达法律文书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如果遇到无法顺利送达的,法院还需要采用公告送达方式来送达法律文书,公告期限是60天,因此开庭时间至少就会超过两个多月。
另外通过有效方式送达法律文书,开庭时间也会受其他一些因素影响,比如法院案件多少的影响,案件多的法院,开庭时间都要排期,开庭就会往后推迟。有些案件复杂程度,影响力等也会影响开庭时间。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关于开庭时间方面有个初步的了解。
民事诉讼从立案到开庭需要多长时间,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谢谢问题及邀请,大白律师回答如下请参考。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民事诉讼的周期为6个月,包括立案、开庭、判决。
从立案到开庭,中间一两个月的时间是正常的,甚至更长都有可能,因为中间要经过立案、组成合议庭、发传票、被告答辩和举证等程序。
从立案到开庭需要的时间,具体多长时间不能确定,需要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法院案件的排庭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比如大白律师曾经有一个北京海淀的案子,立案到开庭用了4个月的。
一般法院大部分在立案之后3个月内开庭,仅供参考,法院很忙你懂得。
谢谢你的问题,如没有解答清楚,或有新的补充欢迎私信咨询;更多法律问题欢迎关注【大白讲法律】,你身边的法律专家,法律学一点,吃亏少一点。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民事诉讼状立案后多长时间能开庭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