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合同的有效期是多久
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是否有执行期限?时间多久会失去诉讼时效?
民事调解书具有法院执行力,也具有执行期限:
民事案件的结案方式一般包括:
(1)当事人和解后撤诉;
(2)法院主持调解后出具调解书;
(3)法院审理后出具判决书。
其中,调解结案和判决结案只要有可执行内容就具有法院强制执行力。
关于执行期限: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强制执行具有执行期限,执行期限为2年;
但2017年《民法总则》出台后,执行期限重新规定为3年。
因此,现在的执行期限为3年,即履行期限届满后开始计算3年。
过了执行期限能否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期限届满后,申请执行人仍然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且法院必须受理。但是,如果被执行人提出执行期限经过的抗辩,法院必须终止执行。
因为,执行期限经过的抗辩属于形成抗辩权,法院不得主动适用,必须由当事人提出。
综上所述,执行具有执行期限,现在的执行期限为3年;即使执行期限经过,申请执行人仍然可以申请执行,但被执行人提出执行期限经过抗辩的,法院会终止执行。
法院已经调解或判决的案件,一般不再涉及诉讼时效问题。按照一事不再理原则,法院已经审理判决过的案件,当事人再次起诉是不受理。《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既然没办法再次起诉,那自然也就不涉及诉讼时效的问题。
执行的话,我们有规定申请期限。《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一般来说,我们法院判决中会要求被告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或十五日内履行判决义务。如果被告没有在判决规定的期限内履行判决义务,那我们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按规定,申请执行期限是两年。如果当事人没有在规定期限内申请,超期申请则有可能法院不予受理。至于法院的执行期限,我们司法解释有具体规定,可以看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规定。但法院的执行工作并没有那么严格限制,基本很少看到按规定执行。按《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所以一般至少要在六个月内采取执行措施。
民事诉讼期限是多少年?
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典》生效时间是2025年1月1日)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民事诉讼合同的有效期是多久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