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后什么时候能鉴定工伤
拿到工伤认定书后,什么时候去做劳动能力鉴定呢?
劳动能力鉴定,也就是伤残等级鉴定,这个时效工伤保险条例没有特殊规定,只是规定了伤情稳定后需做劳动能力鉴定,如鉴定伤情有伤残等级才能得到工伤赔偿,工伤员工认为伤情稳定了就去劳动部门做鉴定,久拖对自己不利,一般劳动部门从申请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六十日内会以书面形式告之受伤员工,鉴定出伤残等级的发给劳动能力伤残等级证明,如受伤员工不服此鉴定结论,应该在十五日内向市级劳动部门申请重新鉴定,如工伤员工鉴定结论后,伤情又发生了变化,可以要求当地劳动部门再次鉴定,劳动部门鉴定结论后,会在次月把一次性伤残赔偿金支付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再支付给工伤员工,如果工伤员工的劳动合同到期,或员工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支付一次性工伤失业补助金,劳动社保部门会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三个一次性赔偿,工伤员工应关注哦,如您有劳动争议,社保劳动合同纠纷,工伤赔偿等劳动争议案件,可私信,必回。
这个需要符合最低医疗期,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规定,比如弄个大口子,有两个月就行了,比如胳膊骨折了,四月,要是严重点的疾病,比如髋关节骨折了这就需要半年,还有一些需要一年或者一年半以后才可以鉴定,比如脊柱受伤了。主要是与病情有直接关系,满足了就去做,不要拖着。只是申请了劳动鉴定能力申请以后,一年之内不允许再申请了。
这个跟伤残鉴定是两回事,不是那么太着急,而且这个钱是免费的,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用工伤保险基金分别向承担劳动能力鉴定的经办机构和进行检查的医疗服务协议机构支 付,未参加工伤保险或参加了工伤保险但在未足额缴纳保险费期间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具体还不明白的可以私信我。
工伤伤残鉴定流程及时间?
向劳动者工作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鉴定申请。

相关法律规定
1)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2)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10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3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3)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4)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5)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工伤伤残鉴定的时间限定
工伤一般是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对其进行的评定伤残等级。
因工伤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应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或者其委托的代理律师按下列规定的期限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一)医疗终结前已经作出工伤认定的,应当在医疗终结后三十日内提出申请;
(二)医疗终结后作出工伤认定的,应当在作出工伤认定后三十日内提出申请;
(三)申请旧伤复发鉴定的,应当在病情发生后治疗终结前提出。
申请因病致残或非因工致残的等级评定和其他鉴定的,按照相关规定的时限提出申请。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一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被鉴定人或其近亲属提出申请的,被鉴定人应已满最短工伤医疗期且病情相对稳定;
用人单位单独申请的,被鉴定人应已满最长工伤医疗期且病情相对稳定。
伤残鉴定等级后多久认定工伤?
需要先申请工伤认定。
如果在工作岗位上于工作时间内,因为工作原因受到意外伤害需要先去社保局申请工伤认定,得到社保局认可并得到认定书后。等出院后3~6个月去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做劳动能力鉴定,确定是否构成伤残。如果构成伤残能构成几级伤残。拿到鉴定书之后,可以要求单位按照工伤标准赔偿。
文章分享结束,事故后什么时候能鉴定工伤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事故后什么时候能鉴定工伤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