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有哪些

法律百科 2025-09-20 1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有哪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内容是什么?
  2.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有什么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能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或者经济性裁员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3. 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有哪些智慧树?
  4. 劳动合同法36条至46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内容是什么?

规定的是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该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内容是: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二、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劳动力市场越发展,劳动关系问题越重要。本书通过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进行深入系统的比较和梳理,分析概括了西方国家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学派、制度模式、理念观点与争论,尤其是其劳动关系问题最尖锐时期的立法、政策和经验,总结了市场经济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和一般规律,并在分析我国劳动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劳动关系的发展方向、制度和调整模式选择。

中国劳动关系问题正在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和敏感社会问题。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将渐呈国际化、市场化、单极化、易激化、社会化走势,而我们对处理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关系经验不足,缺乏系统的研究和理论指导。本书的特点和创新,在于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的理论、制度、模式、理念、实务及最新动态,为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制度、立法和制定社会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务实的操作性方案。将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为研究和解决劳动关系问题提供了新的综合的视角和更为深刻的理解。探讨了经济全球化对劳动关系的影响,以及各国劳动关系的制度、政策比较。对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劳动关系协调体系,预防和应对劳动关系问题最尖锐时期的情况,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主要讲的就是劳动者工作年限的计算方法,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计算工龄方面的问题。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从事劳务工作,就建立了劳动关系,如果劳动者在离职时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相关的赔偿协议,并获得了赔偿,那么在新单位就不再计算工龄。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有什么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能以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或者经济性裁员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第27条(经济性裁员)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有哪些智慧树?

(一)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下列情况下,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且有权取得经济补偿金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因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劳动合同法36条至46条规定?

1:根据劳动合同法,36条至46条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相关的条款。
1. 在劳动关系终止方面,37条规定了劳动合同有效期满及双方约定的终止方式;38条规定了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终止情况;39条规定了劳动者取得退休资格的终止情况。
2. 在劳动合同解除方面,40条至46条规定了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包括劳动者提前30日提出解除、限制用工的情况下劳动者提前3日解除、事先告知解除、劳动合同纠纷的仲裁或者法院判决等情况下的解除方式。
综上所述,了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情况,并对各种具体情况作出了相应规定。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有哪些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