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网贷逾期催收电话要怎么应付
信用卡逾期,催收人员爆通讯录是否违法?怎么应对?
据目前央行所发布的数据来看,信用卡的主力军以年轻人为主,其中90后居多。对此银行工作人员也表示,这些人的用卡质量并不是很高,大部分人都是使用信用卡来周转资金或者套现,取现等。因此这些人的逾期率也非常高。很简单,不合理的使用信用卡,就会导致我们的经济能力越来越差,这也是为什么,常常会听到有人说:“我的信用卡怎么越还越多。”典型的卡奴。
在当今这种用卡环境下,部分人会逾期,逾期之后如果没有及时还款的话,银行就会对我们进行催收。催收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经常给你打电话、给你单位打电话、给你家人打电话、约见你等,这些都是属于正常的催收方式。不过难免会有一些银行,为了收回欠款,不择手段,暴力催收,比如打爆你的通讯录、恐吓持卡人、各种要挟等。这些都属于暴力催收。虽然我们是逾期了,但面对暴力催收,依然要学会维权!
你好,我是中原小咖。
首先没有人想信用卡逾期,出现逾期也是大家不得已的。
银行通常都是把这种逾期业务外包出去了,交给第三方催收公司来做,如果能催收成功,给催收公司分成。
催收公司最长用的方法就是给你的亲朋好友打电话,挨个告诉他们去通知你还款。因为现在不准暴力催收,爆通讯录成了最常用的方法。
建议你尽快与银行协商还款事宜,比如停息挂账,分期还款,尽早还完,尽早恢复征信。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逾期了,就积极和银行沟通,每个月尽最大努力归还,反正银行还在吃利息,违约金,罚款。千万不要不接电话,换号,这样银行就认为你恶意逃避,会转三方催债公司问你要,或者报警,经侦大队受理了就不是简简单单的还款了,还涉及诈骗,还了钱,估计你也得失去人身自由,第三方公司人员良莠不齐,银行承包出去,所以要账方式层出不穷,爆通讯录,骚扰家里人是违法,可以收集证据起诉他们,但是前题是你不要违法,好好的做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1、信用卡催收爆通讯录是否违法?
按照我国法律信用卡催收只能向持卡人本人追债,是不能骚扰其家人亲朋好友的。
而要是信用卡催收爆通讯录,对持卡人通讯录里的联系人频繁打电话、短信骚扰,这种做法是违法的。主要是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即“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
那么,是会被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2、如何应对?
如果遇到信用卡催收爆通讯录,可以直接向银行、银保监会投诉,必要时可以报警,请求司法帮助。
这里要提醒的是,信用卡催收爆通讯录报警,必须要提供有效的证据,这个就需要联系人在接听电话时进行录音,并保留短信截图,否则不能提供有效证据,警方不会立案,那么报警也是没有用的。
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我是做金融的,我不懂你这问题是不是你亲身经历的。首先信用卡是银行的产品,跟网贷小贷还是区别很大的,会有很多监管,它们是不会爆你通讯录的,再说办信用卡怎么会要你通讯录呢???最多只是申请资料上写的几个联系人号码?这就是你说的通讯录? 那可能我理解错了啊。
违法这个你要看他爆的内容,如果只是简单的想询问你的情感或者新的联系方式,这个是可以的,当然你通讯录的联系可以拒绝。
催收人员如果爆通讯录的时候发了一些假消息,比如假的律师函,或者侮辱性质的东西这个肯定是违法。
希望能帮到你,想了解更多也可以私信我
网贷逾期还不起,催收不停给借款人的上级领导打电话该怎么办?
点融网、友信、中腾信、恒昌就是高利贷平台,砍头息,套路贷,畸高的管理费、服务费,保险费,无所不用其极,合同金额借款20万,到帐最多14万,这是什么高利贷啊!!黑心呵!逼死人呵!还要求36期、42期,每月固定还近6000元。中国P2p金融的黑暗现状!
就以我用小贷的悲催经历告诉你,出现这种情况,通常你都只有离开那个公司了,因为催收不停的给你领导打电话,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已经毁了。
小贷公司的催收是非常烦的,就算你跟他们已经协商好,确定什么时间还款,他们依然会每天给你打电话的,直到你还款为止。
假如说,你还想在那个公司待下去,那你就只有乖乖还钱,或者说让你的领导相信你并不是借钱的那种人,保持在领导心中的形象。
对于这种软暴力催收,如果已经给你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或者说对你的亲戚朋友长期进行骚扰,那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向银监会进行投诉。
总之,小贷公司为了收回欠款,能用的办法都会用,所以在有些时候,要么你离开原来的公司,要么和他们斗志斗勇。
您好,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钱想办法先还清。需要贷款的话,建议使用有钱花APP进行贷款哦!「有钱花」是原百度信贷服务产品,申请步骤简单,贷款便捷。线上直接就能进行申请,无需抵押,申请材料简单,最快30秒审批,最快3分钟放款。希望这个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信用卡网贷逾期催收电话要怎么应付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