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法律知识 2025-08-24 5
今天给各位分享民事案件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的知识,一起来了解下吧!
  1. 2025新法典对诉讼时效的解释全文?
  2. 民事纠纷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3. 案件申诉期限是多少年?

2025新法典对诉讼时效的解释全文?

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诉讼时效作了明确的规定,即一般诉讼时效为3年,特别规定的诉讼时效如有规定则按其规定。特别地,对于因人身损害索赔的诉讼,诉讼时效为2年。此外,新法典还规定了诉讼时效中的中断、续延、暂停等相关事项。

具体解释如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2025年1月1日起,民事诉讼时效制度适用新的规定。其中,对于诉讼时效的起算点,规定如下:

- 当事人主张适用旧法的,以最后一次主张权利之日为起算点;

- 当事人主张适用新法的,以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算点。

民事纠纷诉讼时效如何计算?

一、诉讼时效从那天开始计算


约定从2015年10月开始至2017年9月每月分期还款。双方约定分期还款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还款期限届满后开始起算,即从2017年9月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期间为多长


在民法总则实施当天,没有届满二年诉讼时效的,可是直接适用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该案件从2017年9月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按照之前规定的二年诉讼时效到2019年9月诉讼时效届满,民法总则在2017年10月1日实施,民法总则实施当天该案件的二年诉讼时效没有届满,可以直接适用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该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为自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


但下列情形,诉讼时效重新计算:1、出借人要求借款人还款;2、借款人同意还款;3、出借人起诉或者仲裁;4、与起诉或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民法总则于2017年10月1日实施。


三、诉讼时效届满未起诉


诉讼时效届满后,借款人可以不履行还款义务抗辩,在借款人抗辩后,借款人可以不偿还借款。

但是已经履行的,不可以要求返还。借款人同意偿还借款的,不可以再以诉讼时效届满进行抗辩。


四、总结


出借人一定要谨记诉讼时效的期间,要在诉讼时效内进行起诉。

《民法总则》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届满之日起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法总则诉讼时效的解释:

民法总则实施之日,诉讼时效期间尚未满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或者一年,当事人 主张适用民法总则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民法总则实施前,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或者一年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当事人 主张适用民法总则关于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案件申诉期限是多少年?

案件申诉的,是有一定期限限制的。

人民法院对案件的申诉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内提出的申诉,应当受理;超过两年提出申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受理:

(一)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

(二)原审被告人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未受理的;

(三)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的。

不符合前款规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在作出提审、再审决定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审结,需要延长期限的,不得超过六个月。

接受抗诉的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抗诉案件,审理期限适用前款规定;对需要指令下级法院再审的,应当自接受抗诉之日起一个月内作出决定,下级法院审理案件的期限适用前款规定。

答:案件申诉期限是二年。判决书生效后二年内提出,超过期限法院不预受理,申诉案件民诉法有明确的规定,符合条件有新的证据才能立案审理,没有新的证据不能立案审理,申诉是有严格规定,按规定办理申诉案件,做好申诉案件的审理工作,让申诉人服从判决。

民事申诉时效是三年。存在法定情形的,仍可以申请再审,具体情形: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三)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三年后,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以及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民事案件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