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没有能力还可能造成哪些影响
欠平安银行信用卡十万元没能力还了会有什么后果?
逾期超过三个月或银行催款两次以上还不还款的,银行会冻结你卡片并将你列为禁入类客户(黑名单),同时还有可能起诉你信用卡诈骗及恶意透支,法院强制执行。起诉后拒不还款且欠款金额超过1万的,法院会依据刑法第196条信用卡诈骗罪来量刑!刑法第19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恶意透支的。
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你属于第四种情况。还会根据你所在地区经济水平起诉你后10万块让你3-5还完,每个月按最低的百分之5还,得还5000元。
没有能力还信用卡也能被定性为诈骗和恶意透支吗?
根据2018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一份司法解释,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将被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较大”。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该司法解释有三个要件构成:
1.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即“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使用虚假资信证明申领信用卡后透支,无法归还的”“透支后通过逃匿、改变联系方式等手段,逃避银行催收的”“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犯罪活动的”等六种情形。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办卡预留虚假资料,大额透支套现,逾期后失联等这些不经意的行为,构成了违法事实!!!这些必须重视!!!
2.本金超过五万元,逾期日期超过2-3个月;
3.经过银行两次以上有效催收。
提问者说没有能力是否会起诉?法律解释了起诉的三个要点,这三个要点中并没有关于负债人能力的阐述。能力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比较主观和弹性的,能否起诉还是要以法律客观条件为准的。
如果自己确实构成触犯法律的要件,且没有能力还清债务,请立即与银行协商,争取停息挂账,分期偿还。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可以私信。
老刘很乐意与您分享信用卡方面的知识。针对您的情况,明知没有能力还款而进行透支消费,符合信用卡诈骗罪的案件定性条件之一,但是不是一定就会定性为信用卡诈骗,还要看您透支消费的具体金额。如果只是几百几千块而已,没有达到刑事立案的最低标准,银行即使报案,公安也不会受理的。
信用卡诈骗罪的表现形式分四种:伪造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恶意透支。行为人除了实施上述四种行为之一以外,还必须具备数额较大的要件。我们来看看信用卡诈骗罪对数额较大的司法解释。数额较大的标准是恶意透支数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应该予以立案追诉。
我们主要说信用卡诈骗罪表现形式的第四种情况,恶意透支,信用卡透支的情况下,区分善意透支和恶意透支,应当从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来分析,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则是恶意透支,反之,则是善意透支。目前国内已有判决案列,广州两兄弟透支信用卡用于生产经营,因经营不善、市场风险等客观原因造成透支款无法偿还,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具体内容可以搜索查看。
2009年12月,“两高: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文件明确对恶意透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应当坚持综合判断原则,不得单纯依据持卡人未按规定还款的事实认定非法占有目的。
总结:老刘建议,信用卡是体现一个人信用记录的载体,应科学利用,做好财务规划,在个人信用如此重要的今天,一旦信用破产,将在社会上寸步难行。
我是老刘,关注我,有事没事的时候一起唠唠嗑,聊聊信用卡和生活中的那些事儿🙂
感谢邀请!支付直通车为您解答!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呦
没有能力还信用卡也能被定性为诈骗和恶意透支吗?答案:不一定
为什么说不一定呢?没有偿还能和恶意透支不还是两个概念,其结果自然也不相同,下面我们具体分析
恶意透支构成犯罪额度条件
有关法律问题大家可以在网上查询或者咨询专业律师,我们先简单了解信用卡构成恶意透支的必要条件,简单来说一共三点:
1、逾期金额超过五万
2、逾期期数超过3个月
3、经银行进行两次有效催收后仍然拒不归还
以上三点必须全部满足才能被定性为刑事责任,总之想要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如果不是自己作死说实话也不太容易被定性。当然了如果您想挑战一法网恢恢那就另当别论了。
没能力偿还信用卡的解决办法
上面也说了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几个必要条件,如果不满足顶多算是民事纠纷。当然了欠的钱还是要还的,天经地义。
如果实在没有能力偿还债务,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以卡养卡(治标不治本,可短暂缓解)
2、找亲戚朋友家人借钱,做好归还计划。
3、实在没办法可像银行申请停息挂账
其实银行不论怎么样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追回欠款,只要你有明确还款的意愿,哪怕暂时还款能力有限,他们也不会把你怎么样。(切记一定不要恶意躲避,拒接电话,换号码玩失踪等等)
总结
信用卡逾期分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刑事标准一般只要不恶意触碰基本不会被起诉。银行一切的目的 都是以追回欠款为前提,把你送进去了更没人还款了不是?
所以:有良好的还款意向是首要前提,其他的慢慢在想办法,生活还是会继续,债务总有还清的一天。凡事看轻松,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加油!!!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支付直通车!喜欢的朋友欢迎双击评论加关注,有任何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
现在信用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消费支付工具,根据央行公布的《2018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止2018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86亿张,同比增长16.73%,全国居民人均持有信用卡0.49张,同比增长16.11%。
也就是说,无论男女老幼,平均每两个人就有一张信用卡,如此大的发卡量,逾期的量也不会少,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88.61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6%。
那么能力还信用卡也能被定性为诈骗和恶意透支吗?
得分情况,主要看是否是主观以及用途是什么,还有就是是否有还款意愿。
如果是非主观欠费,比如消费时有一定的预期还款能力,比如有稳定的工资收入,但是突然失业,或者遭遇大病、入狱等不可预知的情况,这样一般不会定性为诈骗。
再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用于生产经营,但由于经营不善造成不属于行用卡诈骗。
而恶意透支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等,会被定性为信用卡诈骗。
那么什么属于恶意透支?
一般来说,以下行为会构成以非法占有为目地的恶意透支
一、明知道自己没有还款能力,还大量透支,以至于无法归还的
简单来说,就是消费时就知道自己么有能力还,或者压根就没打算还,这属于恶意透支
二,透支后逃避催收
也就是发现还不起了,于是换手机号、换地址、换单位,逃避催收
三,隐匿财产
也就是有钱有不还或者由资产(比如房子)却不变卖资产还款,但是把资产转移
四,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规定之外的活动
比如使用信用卡透支炒股、买房,或者用来赌博等违法活动
简单来说,透支前有还款能力,中间遇到不可预知的事情,逾期后有主动还款的意愿(比如和银行协商每月还一部分),一般不会被认定为恶意透支和诈骗,但是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恶意逃避催收,就涉嫌恶意透支和诈骗。
另外说一下,很多人提问还不起信用卡跟银行协商可不可以,可以参考以上,但是不要指望可以不还,或者主动不还款,这样后果比较严重。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信用卡没有能力还可能造成哪些影响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