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中止事例事由有什么(诉讼时效中止事例事由有什么规定)
向法院提起诉讼,是否会引起诉讼时效中断?
权利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提起诉讼,不以法院是否审理为准,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又撤诉的也引起诉讼时效中断。有一个债务人一直没有偿还能力,债权人担心诉讼时效届满,每隔不到两年,就上法院起诉,法院立案后又撤诉,等债务人的违建房屋被拆迁并获得拆迁补偿款,债权人起诉后获得偿还债务。诉讼,要掌握时机,量力而行。 大家认为我回答的有道理,请给我点赞,请大家关注,欢迎评论互动。
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五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诉讼时效中断的简短案例?
诉讼时效中断有三种:第一,权利人向有权机关和单位主张权利。第二,权利人向债务人主张。第三,债务人自己承认或者认可债务。以上三种都会引起债权的诉讼时效中断。
举个常见的例子,甲借了乙钱,约定了一年后还,到期未还。过了三年多,甲才想起来找乙要,乙不给,甲起诉到法院,乙可以以诉讼时效抗辩,甲要承担败诉责任。如果在这三年多时间里,甲主张过,就回引起诉讼时效中断。
什么是劳动仲裁诉讼时效中止?
仲裁时效中止,是指在仲裁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仲裁依法暂时停止进行,并在法定事由消失之日起继续进行的情况,又称为时效的暂停。
当事人能够证明在申请仲裁期间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客观原因无法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中止,从中止的原因消灭之次日起,申请仲裁期间连续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十二条当事人能够证明在申请仲裁期间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客观原因无法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中止,从中止的原因消灭之次日起,申请仲裁期间连续计算。
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的含义与区别?
首先,发生的原因不同。虽然引起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的事实都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但是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均是当事人有意识的行为,包括:权利人主张、义务人同意履行、提起诉讼或者仲裁。而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当事人意志不能控制的,包括:不可抗力、法定代理人未确定或者丧失民事行为、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