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是怎么给的
解除劳动合同赔偿n+1计算标准?
N+1赔偿,是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给予员工的经济补偿,按员工在用人单位工作时间计算,N是指工作时间,而+1是指多赔偿一个月。例如,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3年,赔偿标准是3+1,即赔偿4个月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具体计算标准如下:
经济补偿金按员工在该公司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向员工支付一个月工资;
员工工作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要按一年的标准计算;
员工工作不满六个月的,向员工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金计算按员工应得工资,按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计算;
员工月工资高于公司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要按员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经济补偿金,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什么情况下和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会拿到赔偿?
拖欠工资的: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拖欠工资并没有规定是超出一个具体的时间才算违法,只要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或者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都属于违法。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由谁支付补偿金?如果单位该怎么办?
根据国家《劳动法》确立的概念,凡是和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统称为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应按时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并应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当用人单位没有依照法律准许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在特殊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向劳动者支付补偿金或者赔偿金。如果你参加工作的单位是企业,就由该企业支付补偿金,如果是个体经济组织,就由该个体经济组织支付补偿金。这就是“”谁用人谁补偿”的原则。
通常在下述情况下,用人单位得向劳动者支付补偿金: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但解除劳动合同是由用人单位先提出的;
2、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不同意续订的;
3、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4、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5、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
6、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裁减人员的;
7、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8、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如果你符合上述情况,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补偿金但不予支付,你可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也可向劳动仲裁委提出仲裁申请,请求仲裁委依法裁定。
您好,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于用人单位单方面提出辞退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原则上用人单位都应给予补偿金,但由于员工自身过错(即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或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等法定情形而导致合同解除的),则用人单位可不予支付补偿金。
解除劳动合同后工伤如何赔偿?
当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后发生工伤时,赔偿方式取决于工伤的程度以及是否已结束劳动关系。以下是几种可能的情况及其相应的赔偿措施:
已经确认伤残等级:
如果工伤导致伤残并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的,工伤保险基金将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即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同时,用人单位需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金额由各地区政府规定。
未确认伤残等级:
经过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后,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此时,工伤保险基金负责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而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员工在工伤期间被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按照工伤保险待遇对员工进行补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
综上所述,解除劳动合同后的工伤赔偿主要涉及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这两项费用通常由不同的机构支付,具体数额依据当地政策而定。如果是在工伤期间解除劳动合同且属于非法行为,那么除了上述补偿外,还应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赔偿金。
文章分享结束,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是怎么给的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是怎么给的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