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证据的法律依据(接受证据和调取证据的区别)

法律动态 2025-07-08 6
接受证据和调取证据的区别说明:
  1. 公安机关到银行调取证据的法律依据?
  2. 法律是讲证据还是事实?
  3. 证据保存规定?
  4. 视频在法律上可以作为充足的证据吗?

公安机关到银行调取证据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

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法律是讲证据还是事实?

法律讲的是证据,我国立法原则是,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在诉讼活中,必须以事实为基础,怎么样做到呢?就是用证据来证明事实和真象,而让法官采信你的证据,相信你提出的是事实。而不是用事实来证明证据,事实必须由证据说明,没有事实的证据不算事实!

我们经常听到的是: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

要以事实为根据就需要去证明事实的真相,这时候就需要证据。

事实不是大家所共知的,是需要证据予以支撑的。

因此,简洁的说也就是以证据证明的事实为准。

谁主张谁举证,当事人对自己主张的事实提供各种各样的证据进行佐证。

在审理过程中,你没有足够的证据,法院是没有义务去帮你查明事实真相的。

证据就是能证明案件事实的东西,说明证据是整个审判过程中最赖以生存的东西。

在诉讼过程中,凡是嘴说的,除了对方未给予否定,或者对方直接承认你所陈述的内容,这时口说的才可以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证据保存规定?

①证据保存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②证据保存的义务可是行政处罚机关也可是当事人③采取保存措施要向当事人出具由行政机关负责人签字的的证据登记保存清单。

④被登记保存的证据要对案件事实有证明作用⑤实施证据登记保存措施时,要注意程序合法,登记保存必须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

证据保存规定是指在起诉前或在对证据进行调查前,依据利害关系人、当事人的请求对可能灭失或今后难以取得的证据,予以调查收集和固定保存的行为。证据保存是指证据的固定和保管,即为了防止特定证据的自然泯灭、人为毁灭或者以后难以取得,因而在收集时、诉讼前或诉讼中用一定的形式将证据固定下来,加以妥善保管,以供证明主体分析、认定事实时使用的一种措施。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法律依据与法定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视频在法律上可以作为充足的证据吗?

视频在法律上可以作为充足的证据。

要使视听资料(视频属于视听资料)具有法律效力,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当事人出示的视听资料证据未被剪接、剪辑或者伪造,前后连接紧密,内容未被篡改,具有客观真实性和连贯性;

(2)视听资料证据的取得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果录音证据的持有者采用了侵犯他人的隐私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的规定,就属于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3)对方未提出反驳或反驳理由不成立,法院在把录音证据作为判案依据时,还要对录音证据是否有疑点进行审查,如果对方当事人对录音资料表示质疑,并提出足够的证据加以反驳,那么该录音证据便失去证明力。

另外,在采取偷录的方式收集自己所需的证据时,应当尽量采用先进的录制设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选择杂音干扰少的地方录制。在偷录中,应先表明自己的身份及录制时间,并巧妙地引导或提示对方表明身份,以增强证据的可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