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国企签合同有无编制(跟国企签合同有无编制怎么办)
国企合同工是正式工吗?
国企合同工分为3种:一种是全日制合同工,一种是劳务派遣合同工,还有一种是临时用工合同工。按照通常的说法,只有与国企签订了全日制用工合同的人员,才算是国企正式员工。
1、国企的全日制合同工,是严格按国企正式员工进行管理的,一旦签订了合同,就属于国内内部“在编人员”,当然国企这种内部编制,和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编制是不同的,因为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是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的,但是国企内部“在编人员”,只有国企内部予以承认,国家对于国企的管理,只管员工总量,不干预国企内部管理。
2、国企的劳务派遣合同工,是一种补充性质的用工形式,比如国家对国企员工总量有规定,总人数不能超编,但是很多国企的业务铺得很广,光靠全日制合同工不能满足日常工作所需,这个时候,国企就会找一些劳务派遣公司,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由劳务派遣公司安排人员到国企上班,从事一些辅助性的工作,这些人员虽然不属于国企正式员工,但是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国企劳务派遣人员的薪酬待遇,同正式员工差别并不多,当然有些只有正式员工享受的福利,劳务派遣人员也没法享受,比如职称津贴等。
3、国企的临时用工人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在大多数国企中,这类人员主要从事一些司机、保洁、保安等后勤保障工作,人数占比的话大概有5%左右,这类人员的特点就是工作性质单一,薪酬待遇普遍较低。不过有一个好处,就是大多数国企比较在乎稳定,所以,哪怕你是国企的临时工,只要你在工作中不犯大的错误,那么你的工作岗位至少也是稳定的,因为国企里面没有谁愿意去得罪一些临时用工人员,大家相安无事,各自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当然了,社会中关于国企正式工的说法,其实还带有一种传统的习惯,比如大多数人对于国企正式工的概念,还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毕竟那个时候的国企正式工很风光,工作也是“铁饭碗”,虽然现如今国企的全日制合同工才是真正的国企正式工。
但是这个“正式工”,相比昔日的国企“正式工”,早已不再是同一个概念了,也不可同日而语了。
现在国企总共有三类合同:一种是全日制合同工,一般以校招为主,与母公司签订合同的。一种是劳务派遣合同工,是与第三方公司签订的合同。还有一种是临时用工合同工。按照通常的说法,只有与国企签订了全日制用工合同的人员才算是国企正式员工,享受的待遇最好。看国企级别,一般国企母公司稳定性最好,子公司次之,孙公司最不稳定,随时都有被出售的风险。
按现在的企业编制来说,国营企业的合同制工人,是属于正式工的。
因为现在的企业编制都是合同制编制,已经没有了原来意义上的固定工编制,在国企里的合同制编制,就已经相当于原来的国有固定工编制。
据资料记载:早在1986年的时候,市属国有企业的固定工编制的工人,就开始与企业签订了长期合同,工人的身份,从那时起,由原来的国有固定工身份转为了国有合同制工人身份。
也就是从那时起,所有国企招聘的工人,都是合同制工人。
现在国企招聘合同制工人时,与原来国企招聘固定工编制工人的招聘要求是一样的。
必须参加统一的招聘考试,只有经过应聘考试合格后,才可以上岗工作,才可以成为国有企业的正式合同制工人。
所以,现在国有企业的合同制工人,就是原来国有企业意义上的正式工身份。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搜索,侵权必删!
我理解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及以前,国营企业是全民所有制单位的中组成部份,这其中包括现在的央企。国营企业正式工,全称是国企业正式工作人员,也可以称全民所有制单位正式作人员,正式工作人员分为全民所制单位正式干部和全民所有制正式工人。全民所有制正式干部来源在于由当地区县地市,省,中央等政府党委组织部任命的企业负责人,军队转业干部,国家政策指令性分配的大专本科毕业生,其他国家政策指令性分配的工作人员。现在国家特大型,大型企业,央企主要负责人和少部份高级管理人员,还是全民所有制正式干部,现在叫国家行政编人员,也叫公务员。上叙人员,也都有不同行政级别。辨别是否行政编工作人员,他们的档案存放地如果放在人事局现在公务员管理局,那他们就是行政编工作人员。说明一点,现在除了少数央企国家专招定向的本科及研究生以外,现在很难本科研研生成为分配行政编人员。想成为国家行政编人员,必须进行国考。国营企业正式工人,也称为全民所有制单位正式工人,他的来源是国家政策指令性分配的工人,部队义务兵安置以及志愿兵(士官的前身)转业安置到企业的人员。现在是士官转业安置,必须在部队服役十二年才行,部队服役八年的退役军士人,己不能安置到国企了。现在国企和央企工人也还有正式工,但很稀少,他们都带编制。也签劳动合同,只是第一次签至少十年,第二次签大楖就是长期的了。有点走形式的味道。另外,在说明一点,转业安置在国企单位部队退役士官,不受企业破产倒闭影响。如果发生了国企单位破产,他们将重新安置到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