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了刑事案件能取保候审吗[犯了刑事案件能取保候审吗?还是又一次犯]

法律答疑 2025-07-24 8
其实犯了刑事案件能取保候审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犯了刑事案件能取保候审吗,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犯了刑事案件能取保候审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1. 刑事案件到了检察院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吗?
  2. 如何才能在刑事案件中申请取保候审?

刑事案件到了检察院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吗?

可以办理取保候审,不过要取保候审要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刑事诉讼中的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扩展资料: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对于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即申请取保候审的主体资格问题,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明文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这是一项授权性规定,也是一项排他性规定,这一规定即将申请取保候审的主体资格授予给了已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辩护人。“法定代理人”就是指依法代理被代理人从事某种行为的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近亲属”则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如何才能在刑事案件中申请取保候审?

中国的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羁押率较高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也就是说,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中,有很多犯罪嫌疑人都难以摆脱被长期羁押的命运。

但是,如果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那么大多数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是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的,或者换一句话来说,是必须被取保候审的。为什么这么来说呢,大家可以看一下刑事诉讼法对于适用逮捕强制措施的条件,刑事诉讼法第81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社会危险性的,才能予以逮捕。依据该法律规定,对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可以理解为只有具体掌握相关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具有上述社会危险性的,才能提请检察机关予以逮捕。但是实践中,公安机关通常不会考虑犯罪的情节、性质、以及具体人身危险性的大小,大小刑事案件只要有一定犯罪证据就一律移送检察院申请批捕,公安机关这种草率的做法是导致刑事案件取保难的很大因素。因为,如果严格按照法律执行,大多数案件应当由其主动适用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

虽然刑事案件取保难,但是,律师仍然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比如律师可以在刑拘阶段积极与公安机关沟通取保事宜,实践中更有效的做法是在案件由公安机关移送检察院批捕之后,律师积极的与检察院承办人进行对接,从证据是否充足以及人身危险性的角度说服检察机关做出不予批捕的决定。至少在北京地区,检察机关对于是否批捕还是慎重的,律师的意见往往还是能够得到尊重。

既然想申请取保候审,说明已经被侦查机关立为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刑事拘留,在侦查机关已经查明案件的犯罪事实后,嫌疑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侦查机关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案件,如果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认罪态度较好,对受害人积极赔偿并得到受害人的谅解,可以做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由侦查机关对其办理取保候审;对于起诉的案件符合以上条件的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可以对其办理取保候审。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了解更多关于犯了刑事案件能取保候审吗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