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的种类有什么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有哪些?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对逾期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促使其尽快履行义务。
2. **划拨存款、汇款**: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存款、汇款划拨用于履行其应尽的义务。
3. **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对于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对其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进行拍卖或者处理,用所得款项履行义务。
4. **排除妨碍、恢复原状**:对于妨碍行政执行的行为,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的强制措施。
5. **代履行**:行政机关可以代为履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履行的义务,相关费用由义务人承担。
6. **其他强制执行方式**: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还可以采取其他强制执行措施。
行政强制执行需要遵循法定程序,确保执行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同时,应当注意保护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行政强制执行的滥用。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第九条
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三)扣押财物;
(四)冻结存款、汇款;
(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第十条
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 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 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第十二条
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
(一)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二)划拨存款、汇款;
(三)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四)排除妨碍、恢复原状;
(五)代履行;
(六)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第十三条
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 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扩展资料
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的区别:
1、前提不同: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是法定义务人不履行义务,但行政强制措施并不一定以当事人具有某些法定义务为前提,而是以可能产生危害社会的行为为前提。
2、目的不同: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在于预防、制止危害社会行为或事件的发生或蔓延,使人和物保持一定状态。
3、起因不同:引起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因只能是义务人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引起行政强制措施的原因,既可能是行为,也可能是某种状态或事件。
4、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措施权必须有单行法律的特别授权。
行政强制措施有哪些种类?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主体采取的强制手段。主要包括责令、限制、查封、扣押、拆除、解除合同、罚款等。
责令是指要求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限制是限制行为人的某些权利或行为;查封是封存、封锁违法物品或场所;扣押是强制暂扣违法物品;拆除是强制拆除违法建筑;解除合同是要求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罚款是强制处罚当事人支付一定数额的罚金。这些行政强制措施的采取需要有法律依据和程序保障,确保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使职权,保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主体采取的强制性措施。常见的行政强制措施种类包括:
1. 财产强制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拍卖等措施,用于保障行政机关要求的行为主体支付罚款、赔偿损失等。
2. 行为强制措施:包括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工停建、责令改正等措施,用于迫使行为主体停止违法行为或改正违法行为。
3. 强制拆除:行政机关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对违法建筑、危房等进行拆除。
4. 强制收容:指对有关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人采取收容、收监等措施,例如行政拘留、行政扣押等。
5. 限制人身自由:指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人采取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检查、行政强制隔离等措施,限制其人身自由。
6. 报警并刑事处罚:对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行为主体,行政机关可以报警并将其移交给司法机关处理。
以上是常见的行政强制措施种类,具体行政强制措施的适用还需根据不同的法律、法规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