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效力是什么及状态有哪些种类?
协议书怎样才具有法律效力?
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2. 协议内容应该简明、直接,根据协议的种类对各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解除合同的条件、有效期等要素作出明确约定;
3 协议各方当事人的信息真实、准确;
4. 签字盖章行为真实。
以上条件仅供参考,不同的协议可能也会有其特殊的生效要件,建议咨询相关领域的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指导。
合同效力分类的具体例子?
合同效力是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所产生的约束力。合同的效力可分为四大类,即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待定合同,可撤销合同。合同效力,指依法成立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对合同当事人产生的必须履行其合同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法律拘束力,即法律效力。
诉讼中达成的仲裁协议的效力,应如何认定?
你好,企业与员工发生劳动争议,通常会有下列解决方式: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其中:协商是指企业与员工双方通过内部协商,自行、自愿的消除争议解决问题。
而调解是指双方借助第三方力量(如人民调解委员会)居中调和,如双方有必要的,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所在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强制性,任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如经协商或调解无法解决的(协商或调解非法定必经程序,当事人可以直接提请仲裁),当事人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前仲裁。
除法定的终局裁决外,如果当事人对裁决不服或仲裁委作出不予受理决定的,当事人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前诉讼。需注意的是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仲裁是向人民法院提请诉讼的前置程序。
仲裁委做出的生效判决和人民法院做出的生效判决都同样具有法律强制性,任一方不履行判决的,另一方就可以向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为何通过判决确认合同效力?
一份合同具备以下要件就是有效的:
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真实,是指缔约人的表示行为应真实地反映其内心的效果意思,即其效果意思与表示行为相一致。
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这里的法律,一方面应作扩大解释,既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 又包括国务院颁发的行政法规; 另一方面应作缩小解释,仅指其中的强行性规范, 不包括任意性规范。 合同不得违反强行性规范,是由合同制度的目的所决定的,为一般的原则。除了法律的强行性规范外, 合同还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标的须确定和可能
合同标的决定着合同权利义务的质和量,没有它,合同就失去目的,失去积极的意义,应归于无效。合同标的可能,是指合同给付可能实现。合同标的确定,是指合同标的自始确定,或可得确定。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签订合同, 原则上须有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得亲自缔约,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签订,但有如下例外:
(1)可独立签订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纯获利益,或被免除义务的合同;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签订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
(3)可独立签订日常生活中的格式合同或事实合同,如利用自动售货机、乘坐交通工具、进入游园场所;
(4)签订处分自由财产的合同,如学费、旅费等由法定代理人预定使用目的的财产和处分;
(5)其他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的合同。按照我国原来的法律规定及其理论,法人签订合同严格地受其宗旨、目的、章程及经营范围的制约,超过经营范围的合同无效。这种做法受到了学说的批评,现已有所发展。
如房屋买卖合同,就有可能出现合同有效,但房屋买卖过户不能继续办理的情况。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关于合同效力是什么及状态有哪些种类?的信息可以在站内搜索。